<蒔水神話傳奇>系列
(一)三網罩鰲魚
現今的寨市城內樓房林立,人口稠密。但在蠻荒時代,城內卻是原始竹林之地,間有樹林密布.溝壑縱橫,當時叫溪龍洞.更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的蒔竹河就是經溪龍洞即(城內)流過,直瀉藕塘灣的。而那時的藕塘灣,其面積幾乎占有了兩岸所有的農田,(現在的錳礦廠處,一直稱<高碼頭>).可謂水城浩淼,而且深不可測。這里潛隱著一只有六千六百余歲的巨龜,已修得半仙之道。也叫神龜。巨龜終日思念回歸大海,因河流水量過小,為歸期一直遙遙無望而憂郁不已。一日巨龜悍然去偷龍王的澤雨蒗,不幸被發覺,從而觸犯了天條。玉帝爺大怒,馬上御譴太白真人去緝拿歸案。于時仙人化作一乞丐來到徽城地界。那天,在溪龍洞前,一座跨河的便橋恰好竣工,化裝成乞丐的仙人當仁不讓,要第一個踩橋過。當即被一壯漢一把拽了回來,怒訴道:“你個好不知情的叫化子,有何德何能,想做第一個踩橋人!蠢豬,滾遠點吧。”大仙受辱,只悻悻言道:“今天不讓我過,只怕此橋將要成干橋呢。”果不其言,以后數月干旱,河水幾乎斷流,人們可以直徑踏河床而過,橋也真的成了干橋。其實,人們哪里知曉,仙人正是使用了干旱術,減少水量來懲治鰲龜的。
話說巨龜在將近干枯的藕塘灣里,焉焉地爬動著。于時太白仙人開始撒網罩龜。第一鋪網,以獅子界為網頂,網腳到蒔竹水左側,現電站沿岸所有農田,下延到李家山沿岸田地。第二鋪網,以高功山為網頂,網腳為蒔竹水右側沿岸沙灘,到北門沿岸所有農田。第三鋪網,以老人盤頂為網頂,網腳就是江背左右兩側沿岸農田。此網離藕塘灣最近,可謂直搗龜巢。此刻的巨龜真的成了甕中之鱉,而且網網緊逼,尤其是第三網已將一只龜腳套住。神龜深知劫運難逃,遂顧不得自己的一只腳,奮身一躍竄出水面,逃脫了羅網,以此棲臥在現今的貫沖口一隅,(從此取名:鰲魚形.沿用至今)好在身后一眼清泉日夜涓涓流出,滋養著它。胸頭前一汪水田中赫然突兀著一座小山包,權當寶珠把玩。整個地形有頭有尾,活靈活現一個鰲魚形顯現在那里。有詩嘆曰:
三鋪神網空磋砣, 螯精怡然自安樂;
自古生就徽城地,從此衍生傳奇多。
大旱之后,河床經過滄桑變化,日漸向西偏移。溪龍洞經后人開發,趨成人類住地。干橋被遺棄,自不待言。城內只有一塘,河道雖干枯,塘內卻長期積水,此處就是城內的旱塘灣,地名一直沿襲至今,至于巨龜的那只斷腳,仙人認為拿來無用,被扔出二里地,其擲落地點,當時人稱甲魚腳。現改稱地名(茶樹腳)。
作者:蒔水邑人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