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筆者來到某行政單位辦事,一些工作人員像“我借了他的米,還了他的糠”,冷若冰霜,傲慢無禮,愛搭不理,真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近日,筆者有事,萬不得已又走進該單位,想不到工作人員如見親人,彬彬有禮,臉露笑容,“起立招呼,以禮相迎”。“讓座倒茶,以禮相待”、“得知來意,以禮相尊”。“事情辦妥,以禮相送”。“四難”變成了“四禮”。
體驗“四難”變“四禮”,筆者感受頗深。
若似寒風刺骨的“四難”,是歧視群眾的“衙門”作風,實際上是“四缺”:缺熱情、缺激情、缺感情、缺人情,沒有對黨的事業(yè)、對本職工作的熱情,沒有為人民服務、替群眾辦事的激情、對群眾無感情,擺的“官架子”,少了“人情味”,多了“官僚氣”。老百姓怨聲載道。
猶如春風撲面的“四禮”,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際上是“四重”:重責任、重感情、重事業(yè)、重人性,心中有群眾,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愛崗敬業(yè)、熱愛黨的事業(y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尊重他人、尊重群眾,愛民、親民、為民、惠民、樂民,帶著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fā)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真心實意替群眾辦事情,讓群眾滿意,讓群眾高興,深受群眾歡迎。
“四難”變“四禮”,是觀念的轉(zhuǎn)變,是作風的轉(zhuǎn)變,是“懶政”變“勤政”,是黨的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貫徹群眾路線、始終站穩(wěn)群眾立場、認真做好群眾工作、努力提高群眾工作本領(lǐng)的體現(xiàn)。只要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黨員、干部持之以恒地把“四禮”新風堅持下去,發(fā)揚光大,我們的黨群、干群關(guān)系就一定會更加密切,我們的各項事業(yè)就一定會更加興旺發(fā)達,我們的社會也一定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
來源:綏寧新聞網(wǎng)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