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綏寧縣城西北部,四周錯落有致的群山懷抱中,有一片綠色海洋,全由翠竹生成,綠得那么幽靜,那么含蓄,綠得沁人心脾。一座座全木結構的吊腳樓在鳳尾森森的翠竹中若隱若現。她就是聞名遐邇的水口翠竹公園。
水口翠竹公園面積達100余平方公里,集山、竹、湖、瀑于一體;熔幽、秀、奇、險、壯于一爐,向人們展示大自然的神工妙筆。山是竹海的脊梁,其勢起伏蜿蜒,造就深澗奇谷;水是竹海的精靈,由山澗引導,忽兒是一涓涓清流,忽兒是一懸泉飛瀑,忽兒又成為一潭照影碧水;竹是竹海的神韻,無論在山巔,在谷底,還是在水邊,都排滿清秀挺拔的翠竹,親親密密地你擠我,我擠你。千姿百態,爽心悅目。蘭花、山茶、杜鵑,眾多山花爛漫其中。竹鼠、石蛙、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隱現其間,令人目不暇接。
進入竹海,你可在翠竹環抱的清清曲溪河邊,悠然信步,洗濯心中煩憂;你可在丹壁千仞的麒麟山上,俯瞰放睛時磅礴翻騰的云海;你可在磐山幽谷里尋覓山高水長,竹海韻律,讓疲憊的心得到慰藉與滋養……
這里的人們追求寧靜,講究生活的味道。那一伙伙苗女瑤妹肩背竹簍穿越山嶺的風儀,有王宮女子穿行大殿的齊整與自得。當然,一條條漢子也不乏豪氣與灑脫,長龍式的竹排放到洪江碼頭,回家僅剩一個鐵鎬,步履仍是那么從容與堅定。
山民用山歌木葉解悶述情:“送郎送到大竹山,抱著竹子哭一餐;要問嬌妹哭么咯,竹子冒得心肝哪。”“上山剁柴冒用刀,下江擔水冒用勺;阿哥有心戀嬌妹,只要眨眼動眉毛。”情感豐盈,秋雨一樣傷感,冬雪一樣詩情畫意。
如果你不去這些地方,那么就到干干凈凈的竹林中的村子走一走、坐一坐,欣賞鳥兒唱歌,傾聽竹濤輕蕩,更有一番情趣。
每個村落都有一條清亮的小溪,淅淅瀝瀝的澗水漫過沖積的卵石和沙礫。連接村子的小橋橋面用竹子拼鋪,橋墩用竹條潦草地打個圈子,中間堆滿石塊建成。橋下幾只尋食的鴨子,神態輕松而悠閑。扛著沉重竹子的山民走在橋上,步履沒有絲毫慌亂。
竹籬笆圍成的菜園旁,碩大赭色花崗巖上赫然架著電視接收器。村口椆樹下的老漢叼一支竹兜煙鍋手握話機與千里之外的孫女交談。即使他的神態引來山外游客炮筒式的鏡頭,他一點也沒有不自在,他會燃起煙鍋擺個頑皮配合客人,讓圍觀者忍俊不禁。他還會熱情相邀去家里吃臘肉煮筍子。廊場里鋪排著被歲月打磨得紅光發亮的竹桌竹椅,任你愜意落座。桌上立一竹筒綿綿的米酒。他也不會問你姓甚名誰,只要大碗陪他喝酒就行。到酒興之處,他會給你露露單手劈竹筒、生吞竹筷的工夫。每個游客來到這里,都會感到山民是那樣生疏,同時又是那樣熟悉。在當今的開放時代,這里的一切,依然有著各自絲紋不亂的法則。
這里的人們奉竹木為神靈,視大山當命根。古楓是他們的先祖,古樹都有人寄名敬奉。他們手中剽悍的刀斧對于山林變得如同炊煙一樣溫柔。綠色、山林演繹著村村寨寨千百年歷史。山民世世代代執著地守護綠色家園。山外來客無不唏噓贊嘆,這里才是人類的故鄉,城市化時代的后花園。
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你還可同去游歷那些遍布其間的人文景觀。海拔1434米的寶鼎山上,建于清代的美元寺,古樸蒼涼,讓你對佛門凈地另有一番頓悟;剛剛修葺一新的悟道山寺,菩薩從南岳請來,365級臺階,一步一個祝福,晨鐘暮鼓,香火裊繞,亦是一個參禪養心的去處;抗日陣亡將士的巨大衣冠冢上,王耀武將軍一句“僅憑蒲水吊忠魂”,讓你對愛國將士頓生敬慕。還有那青石板鋪就的湘黔古道,尚能聽到邊塞詩人詩國天子王昌齡被貶龍標時的悲壯吟哦……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陶永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