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在雁城衡陽念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成了校攝影協會的一員。之后,便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走上工作崗位后,我一直為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相機而努力著。足足攢了半年時間,才有了那臺早已過了時的205-B型鳳凰相機。2004年,為了適應攝影潮流我又一咬牙買了一臺變焦EK100S型鳳凰相機。2006年底,又買了一臺富士數碼相機。2008年由于愛好影視又節衣縮食添置了一臺松下攝像機,可謂與時代同步啊。如今,又渴望有一臺上檔次的單反機,那才叫爽哩。
不管怎么樣,工作第一,攝影第二。工作之余,呼朋引伴,拎著“武器”,要么踩上自行車,要么開個屁股冒煙的,去追尋屬于自己的那抹風景。一路風一路攝,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田園風光,民族風情,青山碧水,樓臺亭榭,奇花異草,人間真情,世態小像,社會新聞……都是我的影像主題。
為了拍出上乘之作,我一方面在網上查閱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又到新華書店購買了影像拍攝技巧之類的資料,通過長期實踐,可甭提?效果還真明顯,相片質量大有提高,影視作品也有模有樣,許多報刊雜志網絡媒體陸陸續續采用了我的作品,那種狂喜不亞于小孩看到了自己的新奇玩具。
有時,三五幾個發燒影友也到外面采風,放飛自己的心情,豐富自己的作品素材。南岳觀云,西湖拍景,侗鄉走筆,崀山看石,云山采風,南山放牧,公園留影,廈門看海,桂林游江,井岡觀竹,廬山賞景……如此等等,我成了真真切切追趕風景的人。將人間美景,山水風光盡收鏡頭之中,不亦樂乎!
成了家,妻子和孩子有時成了我的聚集中心。一會兒站,一會兒蹲,一會兒側,一會兒打傘,一會兒倚樹,一會兒伴車……常常被我擺弄地哭笑不得,但卻其樂融融。
再后來,結識了一群影視朋友,于是漸漸迷上了視頻制作,每每有些好照片、好影像便自個做視頻,刻光盤。我們一群影視發燒友還成立了綠洲影視聯盟,有了自己的博客和播客,有空沒空到外面去尋覓風景,找尋素材,拍攝專題。目前,我們聯盟以記錄民俗風光為主完成了《神灘公園》、《四八姑娘節》、《六鵝洞瀑布》、《綏寧苗鄉婚事》、《綏寧于家大院》、《大園古苗寨》和《走近雞公坡》七部紀錄片的拍攝與制作,以后我們還打算拍攝屬于自己的娛樂和生活影視呢,這其間之樂可謂無窮矣!
影像之樂,樂在恬淡的山水之間,樂在視頻光碟的制作之中,樂在美麗風光的欣賞之中,樂在生活的充實與情操的陶冶之中。真的要感謝影像,是它給了我充實的生活,給了我創作的源泉,攝像讓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光漢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