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住在鄉下的母親打來電話,告訴我家里屋后的那株枇杷掛滿了枝頭,熟透了。由于自己年事已高,身體不適,無力爬樹摘果,要我抽空回家摘些枇杷帶到城里嘗嘗鮮,免得被那些調皮的山鳥吃掉抑或自然脫落浪費了。
聽母親這么一說,我怦然心動,突然想起有關家鄉這株枇杷的一些往事來。母親說枇杷樹是外婆親手栽種的,樹齡比我還要大。如今,這株枇杷樹樹桿粗壯,枝葉繁茂,形如傘狀。記不清枇杷樹是什么時候開始掛果的了,只曉得當枇杷由綠轉黃變成熟時,我們一伙穿著開檔褲的玩童就禁不住它的誘惑,紛紛爬到枇杷樹上摘果先吃為快。枇杷籽大肉甜,細細的絨毛特別多,但對于那時相對比較窮吃不飽穿不暖的童年來說非常不錯了。只是我的皮膚恰恰對枇杷的絨毛過敏,每次爬樹摘果都會一身奇癢,接著就全身發紅發腫,樣子很是恐怖。為此,母親沒有少為我操心。時不時用高錳酸鉀溶液洗澡,雖然有所好轉,但畢竟治標不治本。后來,還是母親到一個草藥郎中那里撿回一些草藥洗澡后才算是根除了我的過敏癥。
枇杷樹漸漸地長高長大,我也慢慢地長高長大。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枇杷樹年年掛果,從不間斷。年少的我也就年年爬樹摘果,無論風雨。雖說枇杷年年開花結果,但豐產年和低產年還是很明顯的。那時由于家里姐妹多,生活又困難。一旦遇到枇杷豐產年,母親就要我們姐妹將摘下來的枇杷拿些到集市上去賣。算是積點學費,添點家用。用母親的話說買點鹽購點油也好啊!記得有一次適逢趕集,母親讓我趁集市人多去賣些枇杷,我呢為了省事省力,便騎著剛學會的自行車,載著母親的囑托前往集市。哪知在一個比較陡的下坡路時自行車剎車突然斷裂,我一下子手足無措,前面人又多,只好將自行車往無人的山邊撞。結果是人仰車翻,枇杷滾落一地,爛的爛,臟的臟,好不狠狽。為此,我還守著一地枇杷大哭了一場。母親知曉后并沒有責怪我,只是不停地安慰:“人沒有傷著就好,日后小心就是!”
初中畢業后順利考上了縣城一中,后來又進了大學,大學畢業后分配在城里工作,之后在城里立了家。從此便遠離了那個叫做吊腳樓的家,遠離了枇杷的芬芳。終日工作繁忙,一年到頭很難回家一趟。每當家里的枇杷成熟時,母親總會記得給我打個電話要我抽空回家摘枇杷,有時也會讓便車帶些到城里讓我嘗鮮,算是了卻母親的一份牽念。我知道,這株枇杷不僅是母親對兒女們的牽掛,也是對天堂里外婆的一份惦記。因為枇杷樹是外婆親手栽種的。
如今母親老了,身體也不如以前,腰酸背痛的,腿腳也不靈便,哪里還爬得上樹?看到枇杷從開花到掛果再到成熟,只能望果興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于是多次打電話給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將滿樹的枇杷摘下來。為了了卻母親的心愿,我利用空閑時間帶了幾個同事回到了家鄉,三下五除二滿樹的枇杷就成為了我們的囊中之物,同事們心里過不去,提出要給母親錢,母親笑而拒之:“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了,更不缺幾個枇杷錢,只要你們不嫌棄口味不好,幫我全部摘下來我就高興喲!”我理解母親的心境,枇杷樹長大了我們也都長大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業與家庭,沒有一個在她身邊。母親多么希望我們不要忘本,時刻記得家鄉有這么一棵枇杷樹,一個守望著枇杷樹的人!
人呀,還真不能忘本。我點點頭,算是答應了母親的想望。明年我一定還會抽空回來摘枇杷!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光漢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