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干群之間多懇談。
懇談,是溝通,溝通如同呼吸,不可或缺;懇談,是干群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種有效方法;懇談,是加強干群關系的“擺渡船”,是促進干群相互理解的“催化劑”,知心的話語、平等親切的溝通,再大的隔閡也能消于無形,再遠的距離也能拉近為零。
懇談,是黨的優良傳統。在延安老鄉的炕頭上,毛澤東一邊卷著“喇叭筒”紙煙,一邊與群眾懇談;在寒冷的深夜長安街頭,周恩來拉著清潔工人的手懇談,關切地叮囑多添一件衣服;在百姓的飯桌前,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鄭培民、楊善洲等,與群眾懇談,一起拉家常……這時,百姓心里暖流涌,掏盡心窩敘真情。
懇談,關鍵是“懇”,懇切、懇摯、誠懇、真誠,平等待人,開誠布公,設身處地,暢所欲言,交流思想,以心換心,拆除隔閡墻,劈開荊棘路,疏通“言”塞湖,化解矛盾,建立信任,增進友誼,解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百姓對黨和政府的評價,往往從身邊小事的切身體會上開始。干群之間多懇談,談的雖是家長里短小事,卻關涉國計民生大政。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多與群眾懇談,“談”到群眾的心坎上,就能“談”出為政的正解方向,“談”出干部作風建設的實效,“談”干部群眾心連心,“談”出干群魚水深情,“談”出黨群、干群血肉聯系更加密切不可分。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