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閣原名叫花園角,有一首詩贊曰“山青水秀象花園,巫水環抱似城廓”。在明清以前,當地苗民在碼頭旁修建了一座望江樓閣,名曰花園閣,望江樓閣后來因年久失修,被一場洪水沖塌,但名字卻被人們永久記了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稱這里為花園閣。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全貌
花園閣風光——高峽出平湖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景區座落在“神奇綠洲”綏寧縣關峽苗族鄉花園閣村,地處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核心景區內。距離綏寧縣城20公里,距離洞新高速關蔣連接線6分鐘車程,距離規劃中的武靖高速梅口出口500米,交通十分便利。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景區因獨特的山水風光而聞名,號稱風情水鄉、詩意的家園、養生的福地。這里水有靈性,山富傳奇,一湖連天碧水,波光瀲滟,兩岸山峰倒影成行,形成了奇特的十里山水畫廊。這里有至今保存完好的雪鋒山戰役梅口抗日戰爭遺址和湘黔古道,這里是“五溪苗疆”的山水后院、原始苗族同胞的居住地、巫儺文化的發源地,紅色文化、苗族文化和巫儺文化在這里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花園閣風光——漁舟唱晚 {Ky:PAGE}
花園閣景區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水上游樂,游客朋友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乘坐生態畫舫,蕩舟巫水河,讀山問水,亦可當一回漁翁,垂釣巫水湖;另一部分是環島旅游,可以穿梭苗家村寨,游憩森林公園,置身天然氧吧,觀賞苗家儺戲,品食花園閣河魚,感受魅力苗鄉。
從景區穿境而過的這條河叫巫水河,秦漢時期稱為“雄溪”,與湘西的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并稱“五溪”。“五溪”流域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所以巫水、酉水、辰水,溆水、舞水也被學者稱為“苗疆五溪”。巫水河發源于城步巫山,滔滔巫水訇然東來,環繞花園閣一圈后,在綏寧境內橫切雪峰山脈,經會同洪江后悄然匯入沅江。
花園閣風光——巫水河
花園閣風光——十八里水路到我家
花園閣風光——巫水河
花園閣風光——巫水湖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水面是巫水河最寬,也是最美的水域,左右各有一個峽谷,高峽出平湖,前面的峽谷叫梅口峽,顧名思義,就是“梅山入口”之意,據1981年6月成立的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的研究顯示,梅口是宋代古梅山地區最上游的關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稱這里為“苗疆五溪”的山水后院。其實,苗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始祖蚩尤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后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起三苗國。商周時三苗國被破,苗族才向西遷徙至現在的湖南的西南部和貴州的黔東等地。梅口峽的右邊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湘黔古道,左邊有一處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的石鑿巖縫,如果在秋季,這條石鑿巖縫清晰可見。
關于這處石鑿巖縫和左邊的三座山峰,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堪比“大禹治水”。
相傳天上有一個神仙駕著祥云趕著三只神羊經過花園閣,一路走來,它發現關峽、武陽一帶天干地旱,黎民饑荒,而這里卻是一灣碧水,春和景明,為拯救災民,神仙準備劈山引水,以緩解關峽、武陽一帶的災情。并向天庭承諾如果在五更雞叫前完不成任務,甘受天庭處罰。于是當晚神仙便使出渾身功力用石鑿山,山才鑿開一條縫,在此地修煉的土地神被神仙驚醒了,非常不滿,擔心河流改道后會影響花園閣的龍脈和風水,土地神便變成一只公雞,對著神仙鳴叫,神仙聽到雞叫,以為約定的五更時辰到了,慌忙停止劈山鑿巖,返回天庭。后來才發現時辰未到,被土地神欺騙了,盛怒之下,一巴掌將土地神打到巖壁上,變成了一塊雞公巖。天庭也認為神仙辦事不力,將神仙和他的三只神羊貶到花園閣,化成了三座山峰。我們至今還能找到神仙當年劈山鑿巖的石鑿和石縫以及形似雞公的巖石,這個神話故事在這一帶口口相傳,幾乎人人都能說得出來。 {Ky:PAGE}
花園閣風光——“小三峽”之稱的梅口峽
花園閣風光——雞公巖
上游的峽口叫巖門峽,是古時花園閣去武岡州的必經之地,兩岸懸崖峭壁,中間河水奔騰,地勢十分險要,懸崖峭壁上至今還保存著完好的湘黔古道,僅可以容一個人通過,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關于這條湘黔古道,在當地也流傳著另一個類似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巖門峽地勢十分險峻,巖石十分堅硬,花園閣人為了打通連接武岡、廣西的陸路交通,組織人力用鐵錘鑿石修路,歷經七七四十九年,當道路快要修通時,卻被一塊巨大堅硬的巖石擋住了,但這些修路的先民們并沒有被困難嚇退,仍然鍥而不舍。他們的執著終于感動了神仙,神仙決定幫助他們一把,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神仙來到了修路現場,用手指一鑿,電閃雷鳴,巨石瞬間斷開,形成一道門,剛好能容納一個人通過,后來就將這條石門稱為巖門,稱這個峽口叫做巖門峽。
花園閣風光——湘黔古道和巖門
巫水河濕地生態保存良好,水面寬闊,水天一色,湖水似鏡,芳草萋萋,沒有任何污染,湖水清澈見底,水中水草茂盛、可見魚兒嬉水、可望白鷺齊飛,形成獨特的濕地風光。景區內濕地生態鏈中,有苔蘚、蕨類、裸子、被子等植物500余種,有天鵝、鴛鴦等鳥類300余種,有黃刺骨、桂魚等淡水魚類100余種。在這些動植物資源中,鳥類是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落霞與白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如果運氣好的話,在這里還可以遇到天鵝和鴛鴦等珍稀鳥類。“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意念由然而生。
花園閣風光——成群的白鷺
巫水湖畔的這個村莊就是梅口村,梅口村原來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在清代以前轄今綏寧關峽苗族鄉,城步羊石鄉等地。這里水路和陸路交通都比較發達,陸路有通往衡陽、武崗的古驛道,水路往上可通城步、廣西,往下可直達洪江、懷化等,被稱為大山深處的“黃金通道”。梅口古鎮有古老的窨子屋,悠長的青石板路;街道商鋪林立,商賈云集,非常繁華;街上有錢莊、煙館和青樓,是南來北往的商人和放排佬尋歡作樂的地方。70年代未修建江口塘電站,花園閣千年古村和梅口千年古鎮均被庫區儲水淹沒,成了永遠的記憶。
花園閣風光——舊時梅口碼頭
梅口古鎮還是著名的抗日戰爭紀念地。1945年4月23日,日本第20軍團司令板西一郎率5個師團和1個旅團8萬余人由武崗經蔣坊推進,梅口古鎮作為南部主戰場,國軍第44師兩個團設伏阻擊,激戰兩天兩夜,擊斃日軍600余人,徹底粉碎了日軍渡巫水、下洪江、占芷江機場的企圖,迫使日軍改變原定進攻路線,為中國軍隊贏得武陽大捷和湘西大會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軍令部的嘉獎。抗日戰爭勝利后,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紀念這場戰爭,在花園閣的閣樓上銘刻了這場阻擊戰的經過和犧牲的國軍將士名單,只可惜花園閣閣樓在五十年代的一場洪水中被沖垮,只留下五條長1000余米、寬2.5米、深1米的戰壕,還能勾起人們對那場戰爭的回憶……
我們對岸的這個島就是花園閣苗族風情島,全島總面積7525畝,轄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75人。風情島被巫水三面環繞,四周為群山環抱,不僅形狀似蓮花,相傳還有人在島上實實在在看到過“火蓮”。
那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一個夏天,花園閣這一帶大旱。一天夜里,河對面的一李姓村民因暑熱煎熬,半夜出門去河邊洗澡。走到半路,寨子后面的大坪上的一團紅光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開始以為是山火,仔細一看又不像,紅光亮彤彤的,只有臉盆大,并且越來越亮堂,越來越耀眼,后來竟閃耀成一朵碩大的蓮花。于是他張口大喊:“大家快來看火蓮哪”!奇怪的是,等其它人從睡夢中起來觀看時,那團紅光卻消失了。人們只好回家,可剛進家門,外面忽然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旱情頓時得到解除。后來在70年代,花園閣又有幾個村民在島上看到過火蓮,也都是久旱逢甘霖之前,于是也就有了“火蓮出現,干旱頓除”的傳言。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島上全貌 {Ky:PAGE}
花園閣風情島的山勢極為平坦,水聲纏綿,鐘靈毓秀。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1℃,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有地理先生曾說過,“誰人葬得花園閣,烏紗當做田螺殼”,意思是指誰若能葬得花園閣的龍脈,其子孫必定是人丁興旺做大官。
相傳很多年前的一日,花園閣島上的一后生去薅田。他的田位于“大坪上”的山梁腳,叫黑泥田,泥巴呈黑色,而且無論怎樣干旱,都有泉水沽沽涌出。后生薅至田中央,腳底忽感異樣,他踩來探去,驀然醒悟異物竟是一一副棺材!按照當地的說法,此地必為風水寶地!后生想到家中老父親已近八十,心中一陣暗喜,真是天賜寶地!決定回家扶父親來看看,為防止錯位,后生將薅田棍插在疑似棺材的位置作為標記。可是,當后生扶著老父親蹣跚再來時,黑泥田里卻呼啦啦豎滿了薅田棍,原先標記的位置再也無法確定。
篤信風水是這一帶苗族群眾的通有情愫。很多“地理先生”聽說黑泥田的傳說后從四面八方趕來踏看,他們一致認為花園閣是塊罕見的風水寶地,主龍脈就在寨子后面的大坪上山梁!于是求葬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就連在廣西、南京等地作官的人也千里迢迢跋涉而來。對于這些外來者,古時的花園閣人不僅慷慨讓出本地最好的龍脈大坪上山梁,而且為留了下來的人分了田地,這就有了流傳至今的“廣西凼” 和“南京田”的傳說。相比古時花園閣人的大度和文明,多少會讓我們現代文明有點汗顏而無地自容。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上居民均為楊姓原居苗族,是宋代抗金名將楊再興的后人。他們的語言很獨特,說的是稱為“平話”的方言,與綏寧其他鄉鎮語言互不相通,形成獨特的語言孤島。年輕一輩的苗民基本能聽懂外界的語言,外界的人卻聽不懂這兒的“平話”。如將“我”說成“偶”,將“他”說成“伊”,將吃飯叫“乙板”。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綏寧苗族“四八姑娘節”就源于這一帶的楊姓。這里面還有一個斗智斗勇的故事。
花園閣民俗——采摘烏鈑葉
花園閣民俗——榨黑汁做烏米飯
花園閣民俗——磨豆腐
花園閣民俗——打糍粑 {Ky:PAGE}
相傳宋代楊家將的后人楊文廣在一次戰斗失利后被敵軍俘虜,囚禁于廣西柳州城內,其妹楊金花為兄送飯,但均被牢頭獄卒搶吃一空。為了讓哥哥吃上飯,楊金花上山遍嘗百草百葉后,到山上采摘黑飯葉榨汁,將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在農歷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食用。楊文廣吃了黑米飯以后,力大無窮,砸破牢籠,沖出了困境,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為紀念楊金花,此后楊家就專門把農歷四月初八定為“姑娘節”。節前,各家忙著采黑樹葉做黑飯,殺雞宰鴨,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過節。此習俗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說到吃,不得不說花園閣的苗家美食,這里有香甜可口的油茶、精雕細刻的萬花茶,有竹籠米粉蒸肉、臘肉、熏干魚、豬血巴、黑糍粑、糯米酒等等,這些舌尖上的美食,無不讓人垂涎欲滴、先嘗為快!您還可以到島上苗族同胞開的農家樂體驗苗家生活,住苗家木屋,吃苗家飯菜,品苗家美酒,摘苗家果蔬。特別是花園閣的河魚,遠近聞名,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執一根釣竿,約三五個好友,當一回姜太公去釣一釣魚,或者做一回漁夫撒網捕魚,運氣好的話一天可以收獲幾十斤河魚,燒烤清燉全由你做主,那也是一件讓人愜意的事情!
花園閣美食——肥而不膩的米粉蒸肉
花園閣美食——合攏宴
花園閣美食——燒烤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的文化十分獨特而又厚重。是巫儺文化的發源地,游客朋友們可以親身體驗這里民俗文化的奇特。
這里的苗族群眾至今保持著敬狗、敬樹等祭祀禮儀習俗。說到敬狗,從當地苗族群眾取名就可以感受得到,苗民的名字一般由三個字組成,第一個字為楊字,第二個字為輩份,第三個字才是名,而取小名是在最后一個字后面加上“狗崽”,過生日也稱為“狗過橋”、“狗長尾巴”。苗民家家都有養狗的習慣,在吃每頓飯之前都要先裝一碗飯給狗吃,自己才開始吃。村寨里的古樹,特別是古楓樹,被人民稱為“風水樹”,嚴禁砍伐,認為“楓樹”是有靈性的,砍伐“楓樹”,會破壞當地的“地脈龍神”,會遭到報應。苗民生了小孩,認古楓樹為親爺(干爹),祈求保佑長命富貴,易養成人,苗民們的小孩夜哭,會在古樹上貼“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口郎,過路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的紅貼,小孩保準不再夜哭。
花園閣民俗——貼紅貼敬樹神
花園閣唐家有一棵香樟和一棵紅楓,兩棵樹相依相伴已愈千年,被當地苗民稱為“愛情樹”。為什么稱愛情樹,這里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相傳在宋代以前,一對在花園閣燒陶窯的楊姓青年男女悄悄相戀了,可根據當時當地苗族的婚俗,同姓的男女間是不可以通婚的,如果通婚將被視為大逆不道,傷風敗俗。不管他們怎么小心謹慎,最后還是被族人發現。于是族人向族長告發,族長便召集眾人,執行族規,將他們倆捆綁起來,沉入塘中。他倆死后,在他們沉塘的塘邊長出了這兩棵樹。人們說,那是那對楊姓男女變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化作連理枝”永不分離。每逢節日,一些苗族青年男女,便在紅楓和香樟旁悄悄供上祭品,祝福他們倆在另外一個世界里能自由地相親相愛,保佑自己愛情幸福!
當你經過“愛情樹”時,要記得抱一抱這兩株樹,左邊抱三下,會行“桃花運”,右邊抱三下會行財運官運。你還可以買一把同心鎖,刻上你和你心上人的名字,將鎖掛在樹邊,象征你們的愛情天長地久。
花園閣風光——愛情樹 {Ky:PAGE}
花園閣風情島上還有一棵更為玄秘的古樹,那就是雌雄同株的千年銀杏樹。
銀杏樹又稱“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它的果子俗名“白果”,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消滅殺菌、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是腸胃病的“救”星、減肥的天然珍品。當地苗民稱“白果”為“神仙果”,是祭祀的最佳供品,據傳食用祭祀用過的“白果”,可以長生不老,包祛百病。
銀杏樹是雌雄異株的植物,它的雌花與雄花分別生長于不同的植株上,它的果子只生長在雌株上,但必須有雄株為它傳粉,而島上這棵銀杏樹卻是天然的雌雄同株,這是生物界罕見的一個奇觀。目前全世界公開報道過的雌雄同株的銀杏樹很少,全世界也不到5棵,而且有些還不能稱為天然的雌雄同株,是經過嫁接的合體,或雌雄兩株生長愈合的連體。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花園閣島上的這棵千年銀杏樹“雌雄同體”呢?科學界至今無法定論。
花園閣風光——世界生物奇觀、雌雄同株的千年銀杏樹
巫水河流域盛行神秘的巫儺文化,而花園閣地處巫水河上游,巫儺文化在這里經千年傳承而不衰。巫儺文化是巫文化和儺文化的統稱,是一種祭祀文化。它起源于遠古的驅鬼逐疫儀式,是一種原始的圖騰崇拜,它從偏僻的五溪流域發源,長江流域發軔,輻射全國,最后登堂入室,在商、周時代達到了權威的頂峰,并且統一中國。周代禮制以后,在黃河流域的“龍”“鳳”文化融合下,神權旁落,“儺”才被驅逐到中華文明圣殿之外。這里的巫儺文化主要表現形式有還儺愿、跳儺戲、耍儺技。其中還儺愿,是苗族祭神習俗,一般由法師主持,主人點香燒紙,虔誠地頂禮膜拜,極表感恩之意。它的內容很廣,有祛了病痛還愿的、有延續了香火還愿的,還有因升官發財后還愿的等等,只要你在神靈前許下心愿,心愿達成時你就一定要還儺愿;儺戲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古老巫術活動,儺戲表演者要戴上猙獰的面具,穿著奇特的服飾,以夸張的動作、古怪的言語、神秘的場景、原始的儀式,把觀賞者帶入一個悲喜哀樂的情感世界之中;儺技是指在民間祭祀中,師公以其高難度的動作,達到驅邪逐鬼和為人解厄除難的目的。這里的儺技多達二十種,主要有上刀梯、踩火犁、吃竹筷、吞瓷器、畫符水等等,其中,上刀梯就是在坪壩里立一根高高的旗桿,桿上交錯插著數十把鋒利的長刀,刀刃向上,寒光逼人,由一師公從下到上赤著腳板攀登。師公一邊吹著牛角號,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如走平川般爬至桿頂;踩火犁就是把灼熱的犁刀從爐火中挾出,排成一字長蛇,然后由師公光著腳板從灼紅的犁刀上走過。畫符水就是誰家有人中邪,家人會找來師公,師公將一張土紙畫一個符號,然后口里念念有詞,喝一口水噴上去。家人再將這張畫符紙燒成灰,然后將灰燼溶入一碗水中,再把這碗水讓中邪的人喝掉,中邪的人會立刻好轉。所有的這些儺技表演,簡直近乎神話,但又千真萬確,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花園閣民俗——師公的巫儺表演
花園閣民俗——儺技吃竹筷表演
花園閣還有獨特的節慶、婚俗、禮儀等風俗習慣。精雕細刻的萬花茶,是這里苗民招待尊貴客人的飲料,也用它來表示男女之間的愛情。上門求婚的青年男子,如果被姑娘看中了,她奉獻給青年男子的茶杯里,將有四片透明如玉的萬花茶:兩只“鳳凰呈祥”,兩朵“并蒂蓮花”。如果姑娘沒有中意,茶杯里則只有三朵萬花茶,而且都獨鳥獨草,求婚者自然會知趣而回。這里的苗族姑娘出嫁前夕,好友都要來“陪嫁”,唱《嫁女歌》,以歌來抒發離別之情,姑娘則難舍難分地“哭嫁”。這里還有獨具特色的節慶活動,有四八姑娘節、五月龍舟節、七月祭龍節、十月趕秋節。趕秋節是苗民的舊時的新年,所有的土居苗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年輕男女則忙著擇配佳偶,形成“趕秋”盛會。
花園閣民俗——攔門酒 {Ky:PAGE}
苗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通過苗歌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苗族群眾個個能歌善舞,且形式和內容很廣泛。這里的苗歌形式有儀式歌、勞動歌、龍燈歌、上梁歌、佛歌、迎客歌、敬酒歌、劃拳歌、情歌對唱等等。特別是這里的苗家阿妹,不僅善良、勤勞、能干,而且非常漂亮多情,愛唱山歌,她們在陽春三月時節,身著華麗的銀飾服裝,會與心儀男子相約山頭,山歌陣陣,木葉聲聲,通過木葉傳情,山歌聯姻。
由綏寧本地音樂奇人余剛林先生創作《多情苗家妹》,傾倒了無數多情的男人,是否也傾倒了多情的你?如果在座的哪位游客朋友尚未婚配的話,可以與苗家阿妹對對山歌,說不定真被哪位漂亮多情的苗家阿妹相中哦!
花園閣民俗——對山歌
花園閣民俗——對山歌
花園閣民俗——對山歌
花園閣多情的苗家阿妹
花園閣多情的苗家阿妹
花園閣多情的苗家阿妹
花園閣多情的苗家阿妹
花園閣多情的苗家阿妹
花園閣重情重義的苗家漢子 {Ky:PAGE}
花園閣風情島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居住,在宋代時最為繁華,現今發現的陶窯遺址就有10多處。
花園閣苗族群眾早在北宋時期就掌握了精湛的陶器燒制工藝,目前島上還保存著北宋時期的3座陶窯遺址。花園閣的陶窯屬于民窯,主要燒制罐、缸、瓦、盆、碗、筒等陶具,燒制的陶器表面略顯粗糙,有一層黯淡的釉光,細一看,釉光里有游絲隱約,類似于皮膚下錯綜的血脈,顯示出很高的燒制工藝,是十分珍貴的寶貝。如果哪位朋友在島上淘到一件北宋的瓷器,恭喜你,你發財了!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上的民居都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原來古老的窖子屋在70年代修建江口塘電站時被拆除,現在的房子都是后來新建的,整個苗寨錯落有致地散落在翠黛青山的山坡上,每座房子非常講究“地理風水”,每家都有一個獨立的三合院落,屋前有果園,屋后有菜園,遠看像花園,近看是苗民的家園。面對城里越來越高的房價,這不知要羨煞多少城里的人!苗寨都是穿斗式木結構的吊腳樓,房子除固定椽子用少許鐵釘外,其他部位不用一釘一鉚,全靠木尖索眼架勞。修建一棟普通吊腳樓一般要花兩年時間,第一年壘基搭架,第二年進行鋪板、開門開窗及其他設施的修建,為節省時間,更為了省事,現在的苗寨建筑大多數采用了磚木混合結構,但我們細細觀察,仍能讀出苗寨建筑的顯著特征。木結構的房子相比磚房子,最大好處就在于給房子安裝了一臺天然空氣調節器,住在木結構的房子里,冬暖夏涼,猶如四季如春,十分舒服。
花園閣民居——吊腳樓
花園閣風光——柳塘苗寨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的后龍山叫馬鞍山,在當地苗民心中,那是一座神話之山,這里面有一個當地苗民津津樂道的傳說。
花園閣風光——馬鞍山
相傳當年武岡州的菜市場上常常有位胡子雪白,須長過胸的老人清早來買菜。菜農問他從哪里來,老人說來自綏寧花園閣。問他為何這般早,他說是騎馬而來。菜農左看右瞧,附近沒見一匹馬啊,他隨身只帶了一條板凳。菜農起了疑心,等老人買好菜返程時偷偷跟隨其后,定要看個究竟。只見那老人走到無人拐彎處,騎上板凳,那板凳立即化成一匹飛馬,眨眼間便不見了身影。俗話說,天機不可泄露,一旦泄露,神仙也無濟于事。那條板凳飛到花園閣時就變成了一座山,因形似馬鞍,所以當地苗民就稱這座山為馬鞍山。
大山上的冬雪一般都是白雪皚皚,可在馬鞍山中,在接近該山山梁的地方有條長3000米,寬1米的山路,這條路冬天不積雪,春夏不長草,你說奇怪不奇怪?村民們說,那是因為當年神仙走過的路,所以他們把那條路就稱做“神仙路”。
在當地苗民心中,馬鞍山還是一座正義之山。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花園閣苗族群眾中有三個奇人:老大楊仲金、老二楊仲銀、老三楊仲虎。楊氏三兄弟中,老大會生風,老二能降雨,老三善打雷。三兄弟不滿朝廷的壓迫盤剝,決心練出一身好武藝,推翻封建王朝,為民造福謀利。他們來到馬鞍山,以墾荒種玉米為名,行的卻是謀反之實。兄弟三人剪制了大量的紙人紙馬、紙槍、紙箭,通過法術,紙馬能飛,紙人能騰云駕霧,但要修煉三年零六個月,才能大功告成。他們上山種地三年,沒有向家里送去一石玉米。他們的母親心存疑慮,一定要去看個究竟。她悄悄來到山上,一看便驚呆了,只見三個兒子在指揮紙人玩刀弄槍,拉弓射箭,揮拳舞腿,時而一陣風,時而一陣雨,時而一陣雷,鬧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后因他們的母親走漏風聲,被朝廷得知,于是朝廷便押著他們的舅舅和妹妹當人質前來捉拿三兄弟。因為有所顧忌,同時火候未到,功夫不精,盡管他們三兄弟放飛紙人紙馬,興風降雨打雷,施出渾身解數,最終還是功虧一簣,敗下陣來,他們三兄弟成了階下囚,而朝廷把他們的妹妹殺害在了馬鞍山中。在靠近山頂的地方有一座墳,據當地村民說,那就是仲金、仲銀、仲虎三兄弟妹妹的墳墓。
在畫家的眼里,花園閣就象一幅水墨丹青畫,在詩人的眼里,花園閣是“一水芋藍處,青山滿目明”,在牧童的眼里,花園閣就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頭。
相傳古時候有個牧童,放牛時發現一位少女在花園閣苗寨后面的山坡上梳頭。霞光繚繞中,少女倩影婀娜、秀發如錦、飄忽如夢。牧童被這美妙的景致深深吸引了,日日沉迷其中。時間一長,倏忽一日夢醒,心里起了疑惑,牧童便稚氣十足地喊那少女:“滿姑姑,滿姑姑,為何只見你梳頭,不見你嫁夫?”少女被牧童的唐突噎住了,遲疑半晌,才略帶幽怨地答道:“媒婆未曾登門,丈夫未曾出生!”說完就格格格格地笑起來,清脆的笑聲在天地間回蕩……牧童又如夢如幻了。等他清醒過來,少女已不見了蹤影,只覺眼前的山峰變得分外秀麗迷人起來,仿佛都是少女梳頭的姿影。 {Ky:PAGE}
這個故事頗具隱喻,古往今來,多少美好事物在等待中徘徊、在徘徊中消弭。是啊,只有在這寂靜的苗疆邊地,才會遺存如此大美的“世外桃園”,而一旦錯過,我們或將永遠地與《桃花源記》里的靜美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失之交臂。
花園閣風光——水鄉風情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到處流淌著江南水鄉的溫情,一條人工運河靜靜地擁抱著村莊,人工運河的遠處,一架古老的筒車,就像一位母親,不知疲倦、源源不斷地用乳汁哺育著自己的孩子。近處是星羅棋布的魚塘,遠處是一大片農田,如果在春季,金黃的油菜花將盈滿你的雙眸,那人、那牛、那犁一同走進春天的懷抱;如果在夏季,推開窗戶,如水的夏夜將沁入你的心房;如果在金秋,微風吹過,掀起千層稻浪;如果在冬季,白雪皚皚,你將領略江南的另類粗獷。
花園閣最美的季節是還是春天,四月芳菲,層林盡染。紅的是杜鵑,如霞似火;白的是山茶,膚清骨潔;黃的是連翹、木香,如霧如夢;紫的是泡桐、丁香,如詩如畫;桃紅李白,柳綠枇黃,這里就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大花園。喜歡櫻花的朋友,島上還有一個好去處,島上有一條長約3000余米的櫻花長廊,長廊兩邊栽種有2000余棵櫻花樹。櫻花有“青春之花” 的美譽,待到花期,滿樹爛漫,如云似霞,非常漂亮。
花園閣風光——春天的花園閣
被中國文壇譽為“中國當代的沈從文”、“中國散文新銳九子”的綏寧籍著名作家龍章輝,童年時代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花園閣這座美麗的風情島度過的,他是這樣描寫春天的花園閣的:一根藤蔓從春天的額頭跳下來,來不及站穩,風一吹,那一縷細細的綠就怎么也停不下。藤蔓上,一個日子追逐著另一個日子;一張笑臉簇擁著另一張笑臉;一片彩霞波蕩著另一片彩霞;一片嘴唇按住了另一片。一根藤蔓扭動著軀體,把一個個流蜜的村莊,拖進春天芬芳的內心。誰家的少女,采摘的手臂被蔓須纏繞,竹籃里落滿了大朵小朵的紅暈。
在一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莊,這三個典型的意象,構畫出一個多么朝氣蓬勃的春天的花園閣!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還是一方“養生的福地”,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島嶼”。
城市環境污染和職場工作壓力使都市人容易患“亞健康”病,到花園閣森林浴場或森林休憩園去沐浴,或到花園閣濕地公園來蕩舟,放飛心靈,釋放壓力,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花園閣水上樂園——月亮船
花園閣水上樂園——生態畫舫
花園閣水上樂園——夜游風情島
花園閣水上樂園——撒網捕魚
花園閣水上樂園——捕魚
花園閣風光——梅口古渡
花園閣水上樂園——垂釣 {Ky:PAGE}
“森林浴”一詞最先由日本提出,意思是指進入森林,全身沐浴森林的精氣和香氣,洗凈都市塵囂,使身心舒爽,充滿活力。醫學專家指出,森林浴對各種慢性疾病具緩解改善的功能,對健康美容亦大有裨益。
花園閣苗族風情島上有一座森林沐浴場和一片森林游憩園,其中森林沐浴場占地180畝,花園閣森林游憩園占地400畝,都是當地苗胞在2002年將關峽鄉園藝場和村園藝場開展退耕還林而成,林木長勢十分喜人,是全縣退耕還林的樣榜林。林中地勢平坦,小道四通八達,主要種植有杉樹、松樹、楓樹和刺桐樹。其中松樹會散發出一種對人有益的藥素,據說這種藥素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病。有研究成果表明,吸入杉樹的香味,可降低血壓,穩定情緒。楓樹是很好的觀景植物,駐足楓樹前,你不會作詩也會吟,在不知不覺中吟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走進林中,踩在松軟軟的落葉或草皮上,一股清新空氣迎面而來,混雜著木質散發出特有香氣,如果是春季,還會夾雜著濃烈的野花香氣,讓你身心舒爽。森林的隔聲效果也會使人感到一種遠離都市喧鬧嘈雜特有的寧靜,在寧靜的林中聽鳥叫蟬鳴,賞花看草,會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此外,森林浴場和森林游憩園中的空氣的負氧離子達到10萬個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空氣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可以調節神經,改善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效預防和治療哮喘、癌癥、心腦血管等各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認為,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米達到1500至3000個時,適宜人類居住,達到6萬至10萬個時,對人體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被稱為“空氣負氧離子自然療法”。
花園閣風光——森林沐浴場
花園閣風光——森林休憩場
花園閣風光——森林沐浴場之樹墻
花園閣風光——森林沐浴場
徜徉在花園閣山水人文之間,欣賞秀麗的田園風光,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風情萬種的島上,那古井旁依稀的碑文,窖子屋前苔封的青石板,楓林的傳說,久遠的筒車,滄桑的大巖門,風情的苗歌,戲水的野鴨,翩飛的白鷺,沁甜的萬花茶,迷人的巫儺風情,還有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苗民極富人情味的笑容,有情的苗家漢子,多情的苗家阿妹,在森林游憩園漫步,在森林浴場中洗肺,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讓人留連忘返,回歸自然,無不在透散著至情至性的美好。或許只有在這樣寂靜的邊地,我們才能重新拾起一種叫“根”的東西,去思索一些遺落已久的生存命題。
有人將花園閣比喻成“一壺酒”,需要細細品味,慢慢體驗,才會越品越醇香。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文:阿楊、阿偉 圖:毛茅、易建明、蒙海濤、何順安、蘇新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