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許多美好東西,值得回憶值得珍惜,但屬于自己的并不多,或許就因過于相信,美麗的風景都在遠方,美好的回憶都屬別人?!“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四十年前是自己風華正茂修地球之時,卻不會珍惜感慨良多的季節,以至于老來只有而已而已;其實農村一年四季的風光輪換,便是特色鮮明值得回味的景象。
想當年,作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一員,自己在湘西南山區農村度過的火熱的生活。在那短短的一年時光里,歷經了從春耕到秋收的全過程,并且接連不斷創出了不少自己的的“人生之最”,如送公糧時一擔百多公斤稻谷的挑擔最重記錄,榮獲本知青點一頓吃掉一斤半米飯榮獲“飯桶”稱號、搶種搶收半個月累的學會了卷喇叭筒喝包谷燒酒,到縣城去開會日行百多里山路的步行記錄,頭一回登上大會主席臺做活學活用典型發言、還有與鄉親們一道打野豬、放松油.....尤其難忘的,還是那兒的秋收季節,秋收時的田野,仿佛就是黃金打造出的世界;尤其是凌晨與傍晚時節,更是顯得無比的壯觀與美麗。試想,天是紅通通的天,地是黃燦燦的地,已成熟或是將成熟的稻田一望無際,以及山坡上的高粱、玉米、大豆、蕎麥地兒,都被劃成不規則的大小各異的幾何圖形,當初正在接受再教育的自己,剛好下放在離百家田規模較大的天然梯田附近,所以留下比較深刻的難忘印象,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山區梯田可說處處或多或少都有,可像百家田梯田這樣大規模集的還實屬罕見。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辟了梯田,這是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無價之寶。試看垂直高度達幾里,橫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和高聳入云的山,蜿蜓的如同一級級登上藍天的天梯,像天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這就是百家田梯田。那起起伏伏的、高聳入云的山,蜿蜓的一級一級登上藍天,一層一層的龍脊梯田,就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 梯田如鏈似帶,把一座座山峰環繞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螄,有的像巨扇一樣半摺半開,斜疊成一個個狹長的扇;有的則像天鏡被分割,然后有層次地鑲嵌成多種圖形的碎塊,在這個廣袤的方圍內,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飄忽成一根根細繩,而裊裊地縈繞在它上空的,就是當地的苗族山歌了。
今日看來,每個游客的心靈或許都會被深深地震撼,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一種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偉力所引起的震撼;可惜那時的自己,不知是由于素質太差還是勞累過度,反正一點都感受不到它的美,反倒只是覺得自然條件太差,只是一個勁的埋怨汗水與收獲不成正比。 這里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來,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山間掛;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從天瀉;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瑞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云端。這種景象稱得上是人間一大奇觀。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碎田塊,因此有“蓑衣蓋過田”的說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百家田的秋就是金色的國度,微風徐來,沉甸甸的稻穗在山間搖曳,層層梯田上翻滾著金色的喜悅。金秋的梯田到處流光溢彩,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
金秋季節,若有時間,不妨隨我們一起欣賞盤繞于山間的千層金黃吧,最好能夠一步步登上當地半山腰的農家吊腳樓,泡上一壺清香回甘的云霧新茶,左顧右盼的盡情欣賞這近在眼前、身旁的卻又難得一見的壯觀梯田金秋景色,相信也幾乎是幸福不過的美事。有道是“石看紋理,山看脈;人看志氣,樹看材”,讓自己溶于大自然中,此時此刻的你卻分辨不出是在自己的家里,還是在仙境中。一邊喝著龍脊云霧茶,一邊沉浸在這優美壯麗的梯田美景中,聽著遠處傳來的打谷機聲、以及鳥悅、蟲鳴、牛哞、溪水潺潺,靜靜的遐想,感受大自然的賜予……然后又望著滿載而歸的勞動者,行走于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他們的同伴,他們挑著一擔擔的滿滿的毛谷,在有節奏的吱呀聲中,他們在小道上魚貫而行,肩頭的扁擔一閃一閃的,如同他們翱翔的翅膀,他們就好像是在騰云駕霧一般的游動起來,幾乎容易令人認為誤入了古代仙境。
如此之秋季美景,又豈容輕易錯過?! 歲月就象一條河流,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則是對“人生易老天難老”的隱隱傷感與留念。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陳春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