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成年人的記憶中,都會有值得留念的地方,筆者也不例外;十多年前初冬的一天,筆者偶爾在湘西南山區綏寧縣神坡山普渡寺度過的那一晚,就給自己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那大約是陽歷12月中旬的一天,天氣還算不錯,我與幾個“好攝之徒”相約,去野外深山老林里拍攝紅葉景觀;豈料老天爺不給面子,剛過中午就烏云密布,隨后又不急不忙的下起了小雨。剛好行進在山林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的我們,幾乎個個都被淋得成了“落湯雞”;為了確保相機不沾水鬧情緒,我們紛紛脫下外衣把它包了又包,如同保護寶貝疙瘩;盡管凍得渾身發抖,肚子也餓得咕咕直叫,我們舍己救機,無怨無悔,然后去坐落在半山腰的普渡寺投宿,并盼望好歹補充一些能量與熱量。
說來也巧,該寺正準備在次日舉行一場規模較大的佛事活動,為了準備迎接周圍善男信女的到來,寺院正組織了家住附近的十幾個中老年人在做準備,一個個忙的不亦樂乎;不過我們幾位不速之客的來臨,卻依樣受到了他們的熱烈歡迎。不論是刷鍋洗碗的,還是劈柴掃地的,都紛紛過來噓寒問暖倒茶生火,并且囑咐我們要好好暖暖身子烤烤衣服,使我們頗有受寵若驚之感,真正的體會了一次“普天下皆兄弟也”的感受,不能不為他們的樸實善良而深懷敬意。
隨后,寺里的最高領導、年近80歲的女主持老道婆,也親自出來“接見”我們,再一次表示了親切的慰問,并吩咐手下人打開最好的客房,讓我們進房去休息。隨后在烤火閑聊中,當她得知我們之中有電工時,頓時眼睛一亮,旋即又恢復了原樣,幾次欲言又止,令我們難免有點莫名其妙。經向旁人打聽,原來是寺廟為了預防火災,同時也為響應環保節能的政府號召,準備將寺廟長明燈與蠟燭香火都改用電光來代替,可惜沒有電工接開關插座,想到山外去請又怕獅子大開口,材料早買來就是沒有裝,這幾乎成了主持眼下的一塊心病。
原來如此,這其實不過是“和尚請客——小菜一碟”而已,我們隨主持到各處看了看,心中已經有了數;吃過飯后我們立即行動,幾個人磨拳搽掌的干了起來。工具不全難不倒我們,沒有電工刀就用菜刀來代替,缺少尖嘴鉗就讓剪刀來幫忙,大家七手八腳的整的整線路、裝的裝插座,不到一個小時就大功告成,通電后頓感滿堂生輝,但覺眾神像都神采奕奕的有了生氣,樂的老道婆笑瞇了眼。不知不覺已到傍晚,他們又為我們在院內空地上燒起一堆熊熊大火,陪伴我們談天說地道古論今,紅薯、桔子、板栗、糍粑的讓我們吃的肚子圓圓不亦樂乎。
次日起床后,天公作美雨過天晴。早餐之后,我們準備告辭去交餐飲住宿費, 他們卻堅持不收,說是主持交待過的;推讓再三,權當是給寺廟的捐款,他們才肯予以笑納。此時,女主持又急匆匆的趕來,讓我們一字兒排開,面對著主殿神像,雙目微閉雙手合十,任她手握佛珠,又念經又打卦,還為我們每人都灑了幾點“圣水”,說是收人錢財要替人消災......同伴們一聽,紛紛抿嘴而笑,老道婆卻急得連連擺手:“阿彌托福,我曉得你們是國家的人,替政府辦事,不信迷信。但是不管是當官還是當兵,只要吃五谷雜糧,就難免病痛禍福。為你們禱告求神靈保佑,不是能夠更好的為百姓們辦事嗎,阿彌托福......”
啊,女主持的幾句話,久久的回蕩在我的耳邊,她讓自己看到了差距與不足:不但應該時時別忘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還要努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能例外。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陳春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