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一些人與群眾總是“談不攏”、“聯不上”、“拉不近距離”,更達不到“零距離”。究其原因,關鍵是這些黨員干部對群眾沒有做到“等距離”。實踐證明,有“等距離”才有“零距離”。
“距離”,反映感情,體現關系。“距離”越近,干群感情越深;“距離”越近,干群關系越密。“等距離”,就是黨員干部平等對待所有群眾,對所有群眾都一視同仁,全心全意為所有群眾服務,真心實意維護所有群眾的利益。“零距離”,就是黨員干部視群眾為衣食父母,把自己當群眾的兒子,使群眾主動接近黨員干部,把黨員干部當親戚、當朋友、當知心人,群眾與黨員干部親密無間,心貼心、心連心、心心相印,干群骨肉親、魚水情。
有“等距離”才有“零距離”。黨員干部只有去掉官僚主義習氣,少些“官念”、多些“民念”,少些“洋氣”、多些“土氣”,“像焦裕祿一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融進感情,在貼近群眾中密切聯系群眾,以“公心”為圓心畫圓,把視力半徑、權力半徑、感情半徑覆蓋所有群眾,用手中的權力為所有的群眾謀利,聯系群眾不分親疏、為群眾辦事不憑關系、服務群眾不搞厚此薄彼,對所有群眾都按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辦事,堅持一個標準,一碗水端平,即使是自己的親戚、朋友、熟人也不開后門,以公平公正的“等距離”善待所有群眾,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廣大人民群眾也就會從思想上、感情上、心理上縮短與黨員干部的距離,消除隔閡,達到“零距離”。黨員干部也就能傳承好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走好走實黨的群眾路線,“零距離”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