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朱彥夫的先進事跡,自3月31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4月1日、2日在《人民日報》上連載后,在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雖然播發時間已經過去20多天了,但是干部、群眾對朱彥夫一直贊不絕口:“實在感人!”“真了不起!”“令人佩服!”“值得學習!”……
朱彥夫,山東省沂源縣張家泉村原黨支部書記,14歲參軍入伍,歷經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戰斗;17歲受傷致殘,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失去雙腳、雙手、左眼,右眼視力僅0.3。他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拖著重殘之軀,回到家鄉擔任結黨支部書記25年,帶領鄉親致富,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區,建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退休后,在長達7年的光陰里,文盲出身的他,用嘴銜筆、殘肢抱筆,創作出版了不33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人們琢磨著:朱彥夫怎么能如此堅強,用有限的生命書寫生命的極限,成為“鐵打的硬漢”?
朱彥夫說得好:“只人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過去!”“人活著,就得奮斗; 奮斗著,就是幸福;奮斗不止,幸福就不斷”……
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就是這位老共產黨員的堅強信念。朱彥夫正是憑著堅強的信念支撐起生命之脊!
憑著這堅強的信念,重殘之人朱彥夫“不當窩囊書記”。他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25年里,不是蹲在家里指手劃腳指揮,而是堅持拄著拐杖、拖著假肢,天天泡在工地,用兩只殘臂夾著鐵鍬,一點一點培土,帶領鄉親櫛風沐雨,治理荒山、興修水利……他常常是“爬”著上山、“滾”著下山,與群眾一起戰天斗地,把一個窮山村改造得煥然一新。
憑著暈堅強的信念,有功之臣朱彥夫“不當特等公民”。他不向命運低頭屈服,毅然拒絕了靠國家養活一輩子、讓別人照顧一輩子的舒適“寄生生活”。他不僅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強不息,還幫襯全村所有的人。群眾少飯吃,他送去糧食;群眾生病,他拿出自己的傷殘金接濟;國家每年照顧供應他的紅糖、白面等物品,他轉手就送給了村里的困難戶和老人,家人都難得嘗到一口;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5年,也從沒拿過村集體的好處,更沒吃過群眾一頓飯……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卻唯獨沒有自己。在群眾心目中,朱彥夫是貼心人、知心人、大恩人、是一個大好人,全村人都一直想他、念他、敬他、永遠不會忘記他。
憑著這堅強的信念,黨員老兵朱彥夫頑強沖鋒陷陣一輩子,為群眾堅守“陣地”一輩子。他的先進事跡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堅強的信念支撐起朱彥夫的生命之脊,使他成為頂天立地的共產黨人!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