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一些黨員干部總是含糊其辭:“有的同志”、“有時候”、“在一些地方”、“一些工作”、“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了“不良影響”……如此模糊表達,到底是“哪個同志?”“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什么工作?”、“多大程度?”存在“哪些問題?”造成了“什么不良影響?”叫人摸不清頭腦,又怎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有的放矢地找到解決問題、轉變作風、改進工作的突破口呢?
批評含糊其辭,不愿具體化、不敢具體化,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語言拐彎抹角,講一半留一半,“猶抱琵琶半遮面”,給人感覺是問題存在但無關痛癢。這不是真批評,而是假批評,是形式主義的批評。歸根結底是私心作怪、黨性原則不強、思想不純。
批評切忌含糊其辭。批評不可心存私念、留有余地;不可講問題避上就下、避實就虛、避近就遠、避里就表、避重就輕; 不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不可對具體問題觸及不到、觸及不深;不可講情面、當老好人、搞一團和氣。
批評和自我批評,具體才深刻。只有抹開面子、放下私心、出于公心,一針見血、真槍實彈,動真碰硬、揭短亮丑,觸及思想靈魂、揭露具體矛盾和問題,不泛泛而論,有針對性、有辣味,才能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劑良藥的藥效才不會降低,才能達到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才能真正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收到實效,讓群眾滿意。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