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衛生城市,一些地方和部門的管理者,熱衷于搞“速成”,平時不抓不搞,上面下來檢查了,大抓大搞,認為文明衛生習慣能通過一、二次迎接檢查就能“速成”。結果是“檢查之前震天動地、檢查之際擦墻洗地、檢查之中歡天喜地、檢查之后垃圾遍地”。
實踐反復證明:文明衛生習慣是無法“速成”的,只能靠“養成”。
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好的文明衛生習慣的培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的“養成”。靠“速成”、搞“突擊”、“一陣風”,是萬萬不可能的。搞“速成”,只是暫時的、是應付、是敷衍、是搞形式主義。只有靠“養成”,當文明言行標準變為大多數群眾的自覺行動時、變為大多數群眾的習慣時,文明衛生新風才可能在社會上真正形成,才可能是長期的、永久的。
文明衛生習慣的“養成”,需要管理部門做大量的動員和組織工作。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只要我們自覺遵守和實踐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市民文明公約,從舉止言行的細微處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自覺告別各種不文明行為,做到上級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開展評比與不評比一個樣、有人參觀與沒人參觀一個樣、有領導在場和沒領導在場一個樣,長久下去,就能在精神境界和言行舉止上出現飛躍,文明衛生習慣隨之“養成”,“兩創一行動”目標就能變為現實。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