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大地回暖,農業生產即將或漸次全面展開,農民購買農資成為當務之急。近期,不少商家商販開展送農藥、送獸藥、送飼料、送化肥、送稻種等農資下鄉村活動,這對于豐富農村市場,方便農民就近購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據了解,每逢春耕時節,一些不法分子乘機將假冒偽劣產品轉向農村市場,通過播放一些偽造的錄音和圖片,大肆吹噓產品功效,欺騙農民。這些人主要是利用農村市場缺乏監管的漏洞,嘗到了農村消費者“好蒙”的甜頭。他們還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以及識別假貨能力低和受騙后維權意識差等特點,向農民兜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農村消費者自身的利益,危及廣大農村消費者人身健康,擾亂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正常秩序,而且還給國家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影響并會埋下嚴重隱患。送貨下鄉村變成了送“禍”下鄉村。
要避免送“禍”下鄉村現象的發生,首先是執法部門要“上陣地”打假。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可開展聯合打假行動,抽調精兵強將,定期或不定期對城鄉結合部、鄉村集貿市場上銷售的下鄉村產品進行拉網式檢查,切實抓緊抓好農村市場監管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章經營行為,做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決不手軟。其次是進行識假教育。要在農村廣泛開展識假貨教育,教農村消費者識假、辨假,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再次是加大宣傳力度,動用各種宣傳方式如掛橫幅、發放宣傳單、廣播、電視、網絡等,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群眾檢舉揭發送“禍”下鄉村者的丑惡行徑,告誡農村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最后是廣大農村消費者,要注意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購物時多留心、多識別,切勿貪便宜,只有這樣才能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藏身之處。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楊小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