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在一單位召開的干部職工大會上,喜聽該單位領導針對干部職工中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毫不留情地進行了“點名批評”。被點名者,臉紅耳赤;未被點名者也出了一身冷汗。與會者都感覺到了“點名批評”的辣味。
一個個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干部奉行“好人主義”、“多栽花,少栽刺,留著人情好辦事”的處世哲學,表揚點名道姓,批評不點名,講虛不講實、講面不講點、講遠不講近,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甚至,搞“不正之風”被“陷性埋名”,“問題”被“希望”所代替,含含糊糊地“點到為止”,不敢“一針見血”,往往是冠以“少數人”、“個別人”或“極少數人”、“極個別人”,而不點名道姓。這種不點名批評,表面上維護了團結,實際上觸及不到犯錯誤人的思想靈魂,反而助長了犯錯誤可以逃脫懲罰的僥幸心理,也讓其他同志產生“一人生病,大家吃藥”的感覺,從而引起無端的猜測和議論,有百害而無一利。
“點名批評”,是信任、是支持、是情分、是關心、是愛護,只要批評者實事求是,出以公心,真心誠意,以黨的利益為重,被批評者定會心悅誠服,虛心接受,堅決改正。
“點名批評”,是黨的好傳統、好作風,點名批評更能提高“治病救人”的效力。各級領導干部都應做到講黨性不講私情、講原則不講關系、講真理不講面子,敢于“點名批評”,有效地解決問題,革除弊端,樹立正氣。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