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架”,指做官的威風(fēng)、派頭、官架子;“官價”,指做官的能力、水平、親和力、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官的價值。為官,沒有“官架”才有“官價”。
“官架”與“官價”,如同老百姓天秤上的兩端,“官架”的砝碼加大,“官價”就會降低;“官架”的砝碼減小,“官價”才能上升。“官價”不等同于“官架”,官員有“架”,就無“價”。
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官員,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與民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運,干在一起,累在一起,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盼,用權(quán)以廉、持身以正,全心全意為民謀利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表現(xiàn)出很強的工作能力和高水平,體現(xiàn)出自身的親和力、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為官心中“畏”,才有群眾心中“敬”。他們被人民群眾譽為“好領(lǐng)導(dǎo)”、“好黨員”、“好干部”、“好公仆”、“好朋友”……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這就是無“官架”官員獲得的高“官價”。
反之,一些官員,“官架”很大,在群眾中耀武揚威,威風(fēng)凜凜,不管走到哪里都“與眾不同”,派頭十足。他們心中無百姓,脫離群眾,用“官架”來掩蓋內(nèi)心的空虛、能力的低下和無知,不作為、無作為、亂作為,甚至穿上“官架”的“隱身衣”,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大肆貪腐,為官一任,造“禍”一方。成了人人喊打的“碩鼠”、“庸官”、“懶官”、“貪官”……他們的“官架”使自己的“官價”喪失得一干二凈。
沒有“官架”才有“官價”。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切實改變作風(fēng),密切黨群、干群關(guān)系,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放下“架子”親民愛民,做出好“樣子”率先垂范。官員要想提高“官價”,就必須放下“官架”,正確認(rèn)識自身宗旨與職責(zé),用優(yōu)良作風(fēng)和卓越政績提升自我價值。
來源:綏寧新聞網(wǎng)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