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知道姑娘節的人,想必肯定知道寨市。凡是知道寨市的人,肯定知道姑娘節。寨市,這個位于邵陽綏寧縣境內的一座苗族為主體的千年古鎮。
駕車由醴陵出發,從醴陵北上高速,途徑湘潭、婁底、邵陽等地,全程463公里。早上六點出發,驅車百里,中午十二點剛好抵達,還可以在寨市古鎮趕上午飯。如果是自己開車走,路途不免有些寂寞,但如果你一心想著寨市古鎮那些迷人的景色,那就做什么都值了。以前,我的朋友常跟我說起她的故鄉寨市,總讓我垂涎三尺,對這座蘊含千年文化的古鎮,充滿神秘的向往。
寨市,位于綏寧,據當地縣志記載,在三國時期,蜀國就曾在此建城,那時叫石頭城,也稱諸葛城。所以按照這個算下來的話,寨市距今也有將近一千八百多年歷史了。由于寨市古鎮地處交通要塞,曾是湖南通往黔、滇、粵的要道樞紐,在當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由于寨市的交通便利,所以,寨市古鎮也曾作為綏寧縣的縣治所在地。
我記得曾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一座孤城萬座山,孤城恰在萬山間。無邊樹色家家繞,不盡秋陰面面環。月竹橫窗千個綠,霜楓拂硯滿凹殷。何須更著登高屐,隱幾時聞鳥語閑。”詩中寫的正是千年古鎮,并且詩人用一個“繞”字、一個“環”字、一個“綠”字、一個“閑”字,就這四個字將寨市古鎮描寫得淋漓盡致,躍人眼前。
抵達古鎮,首先看到的便是寨市的山,寨市是一座四面環山的古鎮,東邊是云霧山,西邊是虎山,南邊是高功山,北邊是玉屏山。遠遠望去,寨市就像一朵藏于荷葉上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事實證明她確實出淤泥而不染。由于她的靜謐、古樸,使得她在中華大地眾多古鎮中獨樹一幟。古鎮和群山環抱,還有廣袤的良田。朋友說,從春到夏至秋看,稻田依次從嫩綠、碧綠、濃綠、淡黃、金黃的秩序變幻著色彩,那才叫一個迷人。如果是春季,周邊還連綿著大片的油菜花,在汪洋的花海中,煞是好看。獨自漫步在田頭,盡情地享受,令人陶醉的田園風光,撲面而至的清風,遠處傳來牧歌悠悠揚揚,一片盎然。所以,在這里,我可以肯定的說,我已經找到了為什么要來到這兒的答案。
在我來寨市之前,我之前也去過不少的古鎮,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迷人之處,寨市當然也不例外。從寨市的古城墻開始,寨市似乎在隱隱約約、恍恍惚惚地向我述說著一段久遠的歷史。古城墻雖然只有小小的一段,還不足百米,且深藏于民居和荒草之間,苔蘚密布,古意斑駁。仿佛層層疊疊的掩蓋一段段故事,需要你去探尋探尋。只有靠自己,你才能深深地體味,她所訴說的含義。
從西河街出發,雖然只有那么七百來米,寬四米的樣子,但兩旁店鋪林立,歷史傳統建筑有客棧、驛館、鐵鋪、風味小吃店等。所以,當你漫步古鎮,你就會發現寨市古鎮的節奏,是多么緩慢的。你可以傾心地感受寨市陽光的柔軟,像天空中飄著的棉花糖,在青瓦屋頂和麻石街上,緩慢移動。仿佛在特地配合你行走緩慢的步子。倘若有雨,我想也定是輕柔的細雨。輕輕地落在屋頂,輕輕地落在石街上,然后再慢慢升起,升起一層薄薄的霧。如果遇到清風,一吹,也會是柔柔和和的,沒得一點脾氣。望著古街的居民,說話一概輕言細語;做事也不急不忙,特別有條不紊。尤其是那些老人,圍坐在八仙桌上,聊天,打牌,抽水袋煙,有的還泡上一壺油茶,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兒。
漫步寨市古鎮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四合小院兒,雖沒北京那么大,那么宏偉,并且還顯得有些古老破舊,但基本上的架子還在。大致式樣都差不多,以青石鋪房基及臺階,青磚砌墻,木架結構,青瓦蓋頂,飛檐翹角,鰲頭昂立。窗戶多為雕花,圖案以草木花鳥和祥瑞動物為主,寓意也多為吉祥平安和福壽富貴。現在看來多多少少都算是上了千百年的古董了。在這些小院里,多半住著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由于經濟的發展,交通的發達,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了北上廣謀生。而那些老人家,多少有些戀情,畢竟生活了這么多年,而且還保留著一些手藝。例如剪紙、繡花、雕花茶、木雕、石雕、鐵器銀器的制作。因為人員的流失,這些傳統手藝,恐怕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面臨無人繼承的尷尬局面。
每到一處地方,定有一個地方的文化,尤其是寨市。在還沒來寨市之前,我的朋友就跟我講起,關于寨市的傳說,和那動人的故事。例如苗女哭嫁、男女對歌、唱敬酒歌、剪紙、逗春牛、打鬧年鑼、巫文化、儺文化等。成為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苗族的“姑娘節”了。聽說姑娘節是當地苗族人最盛大的活動。并且已于近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寨市古鎮也因每年舉辦姑娘節,而將其得已保護、推廣和傳承。可見寨市人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每逢農歷四月初八,這一天,寨市的苗家村寨都會熱鬧非凡,身著節日盛裝的苗家人都會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日。吃黑米飯、祭祀儀式、逗春牛、祭狗、賽爬藤、入寨門、敬酒、放鐵炮、銅錢舞、鈸舞、對山歌等。這些獨具特色的苗家民俗風情往往都能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其實,在寨市當地,一直流傳著苗家“姑娘節”的來源:相傳宋代楊家將的后人楊文廣在一次戰斗失利后被敵軍俘虜,其妹楊金花為兄送飯,但均被牢頭獄卒搶吃一空。為了讓兄長吃上飯,楊金花上山遍嘗百草百木后,到山上采摘黑飯葉榨汁,將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在農歷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食用。楊文廣吃了黑米飯以后,力大無窮,砸破牢籠,沖出了困境,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為紀念楊金花,此后楊家就專門把農歷四月初八定為“姑娘節”。節前,各家忙著采黑飯葉做黑飯,殺雞宰鴨,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過節。此習俗至今仍代代相傳一直沿襲。
凡是去過寨市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寨市還曾有一段悲壯的紅色歷史。寨市人民為了革命的勝利前仆后繼。歷史告訴我們,這兒也有著一群血性的男兒,他們為了祖國的勝利浴血奮戰。鄧小平住所、抗日將士紀念碑、高功山紅軍哨堡等景點,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慘烈。天堂坳、高功山、七星坡和獺子坡這些戰壕雖然已年代久遠,有些甚至已被樹葉、土石等物遮掩,但戰壕遺跡依舊清晰可見,尤其當你俯身于掩體之中,依然能感受到當年四周彌漫的硝煙與戰火。
從寨市歸來的路上,我依舊無法平靜。我知道寨市的當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古鎮保護與開發,做好旅游資源保護工作。對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也在培養著一批接班人;同時也抓緊做好旅游推介工作,通過報紙、雜志、網絡、電視等媒體加大對寨市古鎮的宣傳;為了當地的發展也在著力打造旅游品牌;始終堅持以原汁原味,緊緊圍繞“創建旅游名鎮、建設經濟強鄉”而努力奮斗。
回來的路,依舊漫長。但此時,耳邊似乎時不時地傳來鐵鋪里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思緒開始飄飛,想著一些或遠或近的事兒,仿佛將自己整個身兒都遁隱于這古鎮的寂靜悠閑里。那份愜意,那份輕松,也只有自己才能夠深深地品味。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歐陽宜準 蘇慧倫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