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是張閃亮的名片。成為一名好干部需要一生砥礪、終生追求。好干部一要“公”、二要“功”,要下大力氣做好“公”與“功”這兩個字的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diào)的:“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guān)’問題。”
“公”,好干部必須姓“公”。“公”是基本操守,是崇高境界。為公還是為私,歷來是從政的根本問題。上古時期,講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把為天下之公視為從政的“大道”。《尚書·周官》里說:“以公滅私,民允其懷。”意為從政者用公心除去自己的私心,天下的百姓就會信任歸附。我們黨強調(diào),“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就是告訴我們,“為公”還是“為私”,直接關(guān)系到黨和國家的興衰存亡。共產(chǎn)黨的干部必須是人民公仆,公仆只能姓“公”,不能姓“私”。姓“私”的人不能當共產(chǎn)黨的干部。當好干部,就必須當好“公家人”、用好“公家權(quán)”、謀好“公家事”、創(chuàng)好“公家業(yè)”。
“功”,好干部必須有“功”。“功”是政績和成就的彰顯,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xiàn)。當好干部僅僅“為公”還不夠,還必須“有功”,既“秉公”又“立功”。當干部無功便是過,是得過且過、無功受祿。黨和人民選舉和委任干部,賦予干部的權(quán)力和義務,為的是讓干部給黨和人民辦好事、干實事,多出經(jīng)得起實踐、歷史、人民檢驗的政績,做出卓越貢獻,創(chuàng)建豐功偉績。
“公”與“功”,是評價干部的重要標準。看一個干部的優(yōu)劣,就是看是“為公”、還是“為私”,是“有功”、還是“有過”。因為,“公”與“私”是干部道德的主旋律,是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起點是“公”,終點才是“功”。為人民“立功”,要有“公心”的指導和支持,“公心”又要通過為人民“立功”來不斷體現(xiàn)和強化。出于“公心”方能干大事,干出大事才“有功”。正所謂大功者大德,“功德無量”。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一大批黨的好干部,就是把“公”與“功”有機統(tǒng)一的光輝典范。當然,好干部還必須不斷增長才干。“才”是從“公”到“功”的橋梁。德才兼?zhèn)洳拍軇?chuàng)造出新時代“公”與“功”的鴻篇巨制。
來源:綏寧新聞網(wǎng)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