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斬草不除根,風吹草又生”。只有科學分析、實事求是,因地因戶因人制宜,找準“病因”,治貧活本,才能精準扶貧挖“貧根”。
精神扶貧挖“貧根”。諺語說,“鳥無翅膀不能飛,人無志氣無作為”、“人窮志不窮”、“有志者事竟成”。窮是一種心態,你若一輩子堅持自己是窮人,擁有再多的金錢也救不了你。扶貧先“扶志”,要幫忙貧困人口鼓起戰勝貧困的志氣,激發他們擺脫貧困的內在動力,自強自信,樹立人生目標,提升認知能力,改變“人窮志短”思維。
智力扶貧挖“貧根”。長期以來,一些貧困人口陷入“務農無氣力,打工無實力,做事無精力,創業無能力”困境。對這類貧困人口,要重在“扶智”。“才智是人的精神武器”、“智慧能把重擔子變輕”。“扶智”重點不在于“授之以魚”,而在于“授之以漁”,提高貧困人口自我脫貧的“造血”能力。在給政策給項目……給動力的同時,要通過教育讀書學習、勞動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經營意識再造等方式,提高能力、挖掘潛力、提升生產技能和競爭能力。
健康扶貧挖“貧根”。“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健康是脫貧的本錢。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一些貧困人口長期“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病”,“積蓄幾十年,一場大病又回到欠債年。”只有健康扶貧,真正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完善醫保、醫藥、醫療、保健惠民等措施,有效防病、治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貧困人口才能及早脫貧,才不會因病返貧。
勤勞扶貧挖“貧根”。“勤為無價寶”、“不怕貧,就怕人不勤”。擺脫貧困,不能依賴“等、靠、要”,等“低保”、靠“照顧”、要“扶貧”。“政府的飯好吃,自己的飯飽吃”、“吃不窮穿不窮,人不勤儉一世窮”。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雙腳,勤儉治家,勤做致富事,勤走致富路,勤勞就有大收成,勤勞就能及早脫貧致富,美夢成真。
反腐扶貧挖“貧根”。群眾吐心聲:“中央政策確實好,就是基層有人在瞎搞;見錢眼開不顧民,雁過也要拔把毛;惠民資金飽私囊,貧困人口得不到;反腐力度須加大,扶貧政策得確保。”據報載,江西省蓮花縣高洲村一村干部“吞下”集體資產270萬元;湖南省最近曝光10余起貪污侵占各類強農惠民資金的案例,其中寧遠縣五龍山瑤族鄉一職工貪污該鄉村民上激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金45.69萬元……今年3月至7月,永州市共排查受理侵占惠民資金腐敗問題8221件,清退違紀資金6000余萬元……可見,扶貧迫切需要加大反腐力度,有效防腐“小官大貧”、“雁過拔毛”等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確保精準扶貧挖“貧根”,如期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全體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闊步前進!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