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姓劉的鄉黨委副書記下鄉進村看望貧困群眾,干部群眾見了都稱呼他“劉書記”。劉副書記聽后,一一向干部群眾解釋:“我是‘副書記’,不是‘書記’,這個‘副’不能隨意減!副職要守‘副’。”
劉副書記露“副”、守“副”,是實事求是的可貴精神。他認為,“正”就是“正”、“副”就是“副”,職務不同,分工不同,責任不同。雖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同,但是決不能混稱。
劉副書記露“副”、守“副”,是不圖虛名的優良作風。他不聽阿諛,不聽奉承,有人給他減“副”,他果斷制止,當即叫停。
劉副書記露“副”、守“副”,是遵規守紀的高尚品質。他自覺遏制溜須拍馬的減“副”歪風,是維護黨內政治生態,是凈化庸俗的社會風氣。
然而,長期以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常聽有人將“副書記”、“副縣長”、“副鄉長”、“副主任”、“副局長”、“副廠長”、“副校長”……分別稱呼為“書記”、“縣長”、“鄉長”、“主任”、“局長”、“廠長”、“校長”……被減了“副”。而這些副職也好似已官升一級,抬高了身價,心安理得飄飄然,既不制止,更不叫停。君不知,給副職隨意減“副”,副職不露“副”、不守“副”,也是黨風、政風、干部作風和社會風氣問題,是原則問題。端正黨風,改進作風,副職要像劉副書記一樣,敢于露“副”、安心守“副”。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