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嫂子,名叫劉榮珍。嫂子,是綏寧縣長鋪鎮第二小學的一名高級教師、歷年來擔任班主任并兼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嫂子做事認真執著利落。嫂子看似身型嬌小,可小小的身體里卻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嫂子吐露,一直以來,激勵她前行向上的是她至愛的丈夫和摯愛的學生。嫂子編織的家明凈、舒心、溫馨,一如她陽光般燦爛的微笑;嫂子培育的學生乖巧、知禮、好學,似一只只快樂的小鳥兒。每天,嫂子樂此不疲地往返于家與校園之間,只為心中的那份執著。嫂子從教三十七年來,始終愛崗敬業、關心、愛護學生,深得學生喜愛。“以身作則,無私奉獻,不計得失”是嫂子一貫的工作作風。在三十多年里的執教生涯里,嫂子致力培育學生,悉心聆聽學生心聲,及時了解學齡兒童的心理狀態,寓教于樂,寓教于趣。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嫂子任教的班級每學期被評為 “養成教育示范班”,嫂子亦先后被學校、鎮、縣、市授予“優秀班主任”、“名班主任”、“骨干教師”、“先進個人”、“十佳教師”、“師德師風先進個人”、“邵陽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同事眼里的嫂子,性情溫柔、健談風趣。家庭生活中,嫂子堅強剛毅,承受了很多同齡女性難以承受的壓力。都說女人能頂半邊天,嫂子撐起的是全家的天。哥哥是綏寧一中的一名教師,因1998年患帕金森、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2009年便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十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哥哥全身不停顫抖、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每晚睡覺翻身都得她幫忙,嫂子每天最少時只睡兩三個小時的覺,可嫂子從沒有過怨言。哥哥因重病在身,不僅已無力打理家務,而且日常生活起居都需嫂子親自料理,因為他們唯一的兒子遠在外地工作。哥哥病情嚴重時,嫂子每每自己獨自面對,實在支撐不住就悄悄跑到衛生間擰開水龍頭啜泣,擦干眼淚,再微笑安慰病痛的哥哥。哥哥的病,每年都要住院一段時間。如:2015年秋季,哥哥發病住進醫院,嫂子也沒向學校聲張,只是自己默默地忙碌。嫂子從沒有因為家庭的特殊困難情況而影響教學工作。
嫂子說,日子苦點、累點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只是心痛遺憾內疚卻難以擺脫!2004年,我父親及嫂子的父親、母親不幸相繼患重病病危。期間,嫂子為了不影響所教班級孩子們的學習,她硬是只到周末才去鄉下老家探望。每次看到病床上飽受病痛折磨的親人,嫂子都心如刀割,真想就此留下陪伴他們,照顧他們,但想到教室里幾十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最后只好含淚返回學校。2004年6月30日凌晨4點半,嫂子接到了母親病逝電話時,當即身體踉蹌,但稍稍立穩,仍堅持到校把學生的早餐分好,把班級工作安排好,直到辦好請假手續才匆匆往家趕。2004年6月30日至7月29日,三位愛她疼她的老人相繼離世,她含淚送別老人,又毅然地投入教學工作。去年農歷6月14日傍晚,我們83歲高齡的母親不慎摔倒導致胯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都要家人料理。好在事發時適逢暑假,嫂子一接到電話,就第一時間攙扶哥哥回到老家紅巖鎮的泡桐村看望母親。母親就哥哥一個兒子,哥哥疾病在身,照顧母親的責任只能由嫂子與我們姐妹共同承擔。那些日子,一邊是疾病在身的哥哥,一邊是撫養我們長大重傷臥床的母親,幸好有嫂子與我們姐妹同在,煮飯炒菜、給母親擦澡、翻身、端屎端尿、洗衣······嫂子與我們姐妹一個個忙得就像轉動停不下的陀螺。洗漱時,嫂子看著鏡中自己憔悴的臉色及頭上突生的根根白發,再轉身看到哥哥、母親及我們姐妹愉悅的笑容,嫂子欣慰地笑了。嫂子與我們姐妹和諧相處、愛心照顧哥哥,孝心侍奉母親的言行,一度在鄰里傳為佳話。
豁達開朗的嫂子用她嬌小孱弱的肩膀擔著事業、家庭走過風雨,走過疼。教學工作中,嫂子把滿腔熱忱和無私的師愛灑在教育的熱土上;生活里,嫂子擔著全家人的健康與和諧,她給哥哥和侄子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給哥哥支撐起了一片希望的藍天,用她獨有的母性和慈愛經營著自己普普通通但又并不一般的家。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陳小珍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