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二十歲便嫁給了父親,把她一生的青蔥年華交給了她所信任的男人和她需要愛護的家。
母親今年七月份就滿四十七了,她待字閨中時所憧憬的夢幻的婚后生活,像夢一樣,一醒來就破滅了。她自從嫁過來,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二十一歲,母親生了大姐,她把她捧在手心里疼,卻因為生活的窘迫,毅然拋下襁褓中的嬰兒,遠赴幾千里外的城里打工,只為掙那奶粉錢。
你能想象一碗腌菜吃一個月的生活嗎?你能想象一日三餐都沒油沒鹽的日子嗎?
為了擠出一分錢,母親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非常拮據(jù),她盡量不往自己身上花費,只想著多做、多干。結果她病了,但她卻咬牙硬說:“鐵打的身子都會累,我不就累了,我的身子是比鐵還硬的東西造的!”
八年的滄桑,換來的卻是大姐的一句反問:“你愛我嗎?你為什么不多陪陪我,多看看我?”
我雖不曾切身經歷過,但卻能感受到母親當時刀割般的痛。
母親因為大姐的話,不得不留在他的身邊,雖然沒有了工廠煩瑣的作業(yè),但卻多了家里的七畝良田。萬事皆得看老天爺?shù)哪樕マk,它要刮風。它要下雨,它便成了百姓心中的一尊神。
七畝田分得很零散,就像一疊碗,摔到地上七零八落。往往到了芒種,一天兩頭就沒有了方向,一頭屋前,一頭栽深山。一天結束,第二天緊跟著步劃,不給一絲喘氣的機會。
年紀輕輕的母親一夜之間就老了,皮膚黑了,腳也粗了一圈短了一截。
女人一生最“幸福”的時候,就只剩下懷孕的期間了。都說懷孕要大魚大肉補身子,補補肚子里的孩子。可我母親在懷二胎的時候,只吃過一餐辣子炒肉,還是在別人家慶生的時候,母親作為散瓜子的幫工,蹭的一餐飯。
后來,隨著國家的惠農政策在農村的普及,我家的日子漸漸好了,母親又生了我,起了新屋,平日里也有了積儲,幸福和美的日子開始了。
然而,命運之神又一次考驗著的母親。我因病入院,本就不再有花一樣年華的老媽,又略顯老了。她時常紅腫著眼,哭喪著臉,著實令人心疼。
6歲能下地,8歲能下田;10歲能跟著大人割豬菜、打谷子;13歲能推著板車“乎乎”地跑著沿街叫賣;15歲能挑起糞桶種菜,鋤草的母親,終于撐不住了,她心中迫切的希望,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緊,斷了,她也倒了。她低聲啜泣,一直自語自己一生的苦,眨眼,我明白了母親的竭盡全力后的努力。
母親靜靜地躺在床上,發(fā)出細微的鼾聲,甜甜的。我不吵她,她已經累了四十七年了。我憧憬著習爺爺描繪的中國夢,愿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愿母親晚年生活幸福安康!(綏寧縣實驗中學初三學生 向懋林)
來源:綏寧新聞網(wǎng)
作者:向懋林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