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3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朱應東)疫情期間,封控小區居家隔離人員和“黃碼”等特殊人群如何就醫就診?尤其是孕產婦、急危重癥患者等重點人群,如何享受醫療服務?今天,湖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發布《關于做好疫情期間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相對集中、減少交叉”的原則,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特殊人群”醫療服務保障。
“黃碼”患者分類處置,各地可指定黃碼定點醫療機構
《通知》要求,對“黃碼”患者要嚴格進行分類處置。對于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且無新冠“十大典型癥狀”且流行病學史篩查無異常的“黃碼”患者,醫療機構與轄區疾控中心共同進行風險評估后,取得相關證明可進入相關科室診治;對于現場核酸檢測陽性的“黃碼”患者,要第一時間按程序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按要求閉環轉運至隔離點診治;對無核酸檢測報告的危急重癥患者,要在做好防護基礎上優先進行救治,在核酸檢測結果未出具前,予抗原檢測作為初篩判斷。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不得收治“黃碼”患者,如遇“黃碼”患者前來就診,應在做好登記的同時,引導其自行前往上級醫院就診。
各地要以縣市區為單位,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可指定1—2家綜合醫療機構作為“黃碼”患者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為“黃碼”患者開辟就醫綠色通道,方便其就診。
《通知》提示,“黃碼”人員外出就診時要佩戴好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定點醫療機構。非急危重癥患者,建議就近在所在轄區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確需跨區域就診患者,建議待健康碼恢復正常后預約就診。
封控小區居家隔離人員先與網格員聯系
《通知》明確,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指定醫務人員按片區負責封控小區醫療服務工作,與網格員建立結對關系。
封控區有醫療需求的隔離人員與網格員聯系,網格員與結對醫務人員對接后,轉運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就診。由醫務人員報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負責人判斷是否需要轉診到二、三級醫院就診。原則上不跨區域就診,確需到二、三級醫院就診的,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負責人對接就診醫院,在社區工作人員陪同下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排查、救治。
《通知》明確規定封控小區居家隔離人員外出就診流程:
發熱患者,由社區工作人員陪同,按照發熱患者閉環管理要求執行,新冠肺炎“十大典型癥狀”者視同發熱患者管理。
特殊疾病人群和高齡老人,因病情需要就診時,報網格員聯系屬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服務如需轉上級醫院診療,可以利用“綠色通道”轉運。
慢性病患者,由網格員配合片區結對醫務人員做好小區慢性病患者基礎情況并登記,分片區負責居民日常配藥、健康咨詢等醫療需求,幫助患者購買常見病、慢性病治療藥物,鼓勵利用互聯網醫院加強慢病管理及診療。
危急重癥患者,告知網格員,撥打120轉運至醫療機構就診,撥打120同時,告知醫療機構相關信息。
透析、放化療患者,與網格員溝通,告知醫療機構相關信息。需要外出就診時,攜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由社區、村委會工作者陪同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使用特殊藥品的患者,主動與網格員、片區結對醫務人員對接,與開具相關藥品的醫療機構取得聯系。確需此藥品時,由社區、村委會工作者將藥品配送給患者本人。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專人專車將封控小區患者轉送至醫療機構就診。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