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付文娟 謝雅玲)自11月2日以來,綏寧縣人民醫院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在縣域核酸檢測、隔離點執勤和縣城網格防疫志愿服務、核酸采樣、正常醫療保障、院內疫情防控等各條戰線全線參戰,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醫者仁心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實干擔當,繪就了一幅“同心戰疫,共克時艱”的勇毅畫卷,筑起了守護生命的“白衣長城”!
“快!再快一點!”這是本輪本土疫情發生以來,綏寧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賀安吉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隨著區域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連續開展,綏寧縣人民醫院檢驗科PCR(臨床基因)實驗室核酸檢測樣本數量激增,2天內從2000管飆升至4000多管,如何提升超負荷運行狀態下的工作效率,快速、準確“排雷”成為綏寧縣人民醫院PCR實驗室面臨的難題。
凌晨2點,萬籟俱靜,綏寧縣人民醫院PCR實驗室里依然燈火通明,這群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超負壓狀態下已連續工作8小時的“大白”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試劑配制、手工加樣、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等各項核酸檢測步驟。生物安全柜前,曾2次承擔外地核酸檢測馳援任務的抗疫老兵李明苗睜著通紅眼睛,強忍手臂因重復機械性操作而產生酸痛,快速、準確的進行著手工加樣。“寧可我們不睡,也決不讓等待結果的群眾多熬一分鐘、不讓風險多蔓延一分鐘”,清晨5點才終于走出實驗室的李明苗堅定地說。
標本分裝、核對、信息錄入、試劑配制、手工加樣、核酸提取、基因擴增這屬于核酸檢測的每一個步驟,都可能是檢驗人與“病毒”的一次正面交鋒,更是對檢驗人速度、能力和體力的考驗。為了“搶時間”、節約防護資源,他們加樣加到胳膊酸腫,擰蓋擰到手指麻木,盯板盯到雙眼模糊,餓了就忍一忍、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靠,時常午飯變成了晚飯、晚飯放成了夜宵,當完成時段任務脫下防護服時,衣服都被浸濕,臉頰、額頭盡是勒痕,雙手泛白起皺,一份份看似簡單的核酸檢測報告背后正是這些默默付出辛勤勞動的“檢驗人”的日夜拼搏。
“時間緊、任務重,在院黨委人力、物力的無限支持下,目前我們PCR實驗室安排了12名檢驗人員和6名醫務志愿者夜以繼日連軸轉,確保24小時不間斷檢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爭分奪秒,堅決守牢核酸檢測這道健康防線。”賀安吉說道。
據統計,11月3日至7日綏寧縣人民醫院PCR共檢測全員核酸檢測標本17518管,累計159157人次;最高單日檢測量達到4816管25879人份。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付文娟 謝雅玲
編輯:楊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