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孫芳華)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守望相助,風雨共擔。面對本輪突如其來的疫情,縣城人和佳苑小區的廣大黨員干部、志愿者聞令而動,不畏風險,堅守一線,匯聚起了無堅不摧的戰“疫”合力,構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全力守護小區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2022年11月份,是綏寧縣不平凡的一個月份,也是人和佳苑的住戶們記憶中最“不平凡”的一個月份,卻是印象中“最團結”的一個月份。疫情突發,小區封控、核酸檢測、志愿服務……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誰都不能獨善其身,誰也都不愿置身事外,演繹了一個個暖心相伴、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抗擊疫情的動人故事。
黨建引領激能量 樓道服務“連心群”
自11月6日下午5點小區封控以來,小區內住戶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秦嗣平主動擔任長鋪鎮江口園社區人和佳苑疫情防控網格長,并第一時間向小區內的全體黨員發出成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的號召,立即得到小區40名黨員、干部的積極響應。隨后成立了小區臨時黨支部,建立了樓組微信群,落實“一對一”電話聯系機制或定期上門走訪聯系等方式,分派好每個樓棟的責任下沉干部,保障暢通“好鄰·好靈”樓棟服務聯系通道,成立配送小組,為居民送上物資,解決了配送難的問題。
小區依托臨時黨支部,激活小區治理“神經末梢”,充分凝聚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織密小區防疫網,嚴格按照“一個黨組織”“一個連心群”“一張結對表”“一份項目單”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切實解決疫情期間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封控期間,小區黨員秉著“我是黨員我先上”的使命擔當,沖鋒在前,出色完成每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的場地布置、樓組秩序維護,成為了小區居民的堅實依靠。在小區封控后,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賀安明、副書記龍憲湘等立馬著手布置小區內的防控工作,摸清小區底子,建立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帶領志愿者們沖在一線。
志愿服務無怨無悔守望互助成佳話
自11月7日開始,人和佳苑推動黨員志愿者與其他志愿者高度融合,認領防疫任務,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凝聚起黨群齊力、同心戰疫的磅礴力量。
今年52歲的志愿者龍開學是樂安學校校長,自疫情起始之時就一直與大家堅守在一起,并主動承擔起每一次小區核酸檢測的場地布置、廣播員的職責。小區住戶、李熙橋鎮醫院院長蘇志雄自封控之日就主動請纓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中,配合派來的醫務人員采集核酸。他告訴記者:“能用自己的專業為大家服務,覺得很自豪、很驕傲。”今年21歲的小區住戶唐湘,是一名正在泰國塔亞武里皇家理工大學讀大四的學生,此次回家正趕上疫情發生,她便主動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上戶采集信息、配合上戶做核酸檢測。她說:“與其在家躺著,還不如發揮我的青春智慧,做點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為小區出點力,為大家出點力。”
小區住戶團結一心守望相助渡難關
小區封控以來,小區臨時黨支部向小區住戶發出號召,疫情之下,需要全體住戶團結起來,守望相助。
居住著73戶189人的人和佳苑小區是一個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疫情來臨之后,3名業委會成員既當保安、又當志愿者,在小區臨時黨支部的指導下加強了管理,嚴格了管控措施,筑起一道“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的疫情防控戰線。志愿者們對居民進行體溫測量、人員登記,在業主群發布科普知識、疏導居民情緒;積極購買捐助防疫物資、幫助居民代買代送生活物資……疫情期間,人和佳苑小區的住戶們積極行動,守望相助,共抗疫情,成為最美的“身邊鄰居”。
今年87歲的老阿姨孫淑英,每次核酸檢測都是第一個來到采樣現場,第一個完成核酸檢測。唐老王的母親在小區封控期間在老家黃土礦鎮因病去世,90多歲的父親也因病臥床在家,唐老王強忍悲痛,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沒有回家奔喪,只能讓在老家的三弟主持母親的喪事。自己堅持居家不外出,堅持參加小區的核酸檢測……
小區務實的住戶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抗擊著疫情,只為闖過眼前這道關、邁過眼前這道坎,共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孫芳華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11/13/1204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