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wǎng)訊(記者 孫芳華 通訊員 肖煒樺)4月17日,長鋪鎮(zhèn)第三小學組織500余名學生踏上了前往寨市古鎮(zhèn)的旅程,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研學與野外拓展活動在這里精彩上演,為學生們的成長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紅色研學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走進寨市古鎮(zhèn)的紅色記憶。他們參觀了綏寧黨史陳列館、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指揮所舊址。一張張照片、一件件舊物,仿佛都在無聲訴說著當年紅軍戰(zhàn)士、革命先輩們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勇事跡。孩子們專注地聆聽,眼神中透露出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同學們紛紛表示,以前只是在書本上讀到這些故事,今天身臨其境,才真切感受到革命的艱辛。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刻地體驗紅軍生活,紅軍食堂還特別安排了“憶苦思甜飯”環(huán)節(jié)。糙米飯、窩窩頭、野菜湯,這些簡單樸素的食物,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當年紅軍戰(zhàn)士生活的艱辛,深刻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而寨市野外拓展基地的拓展活動則為這次研學之旅注入了活力與挑戰(zhàn)。模擬重走紅軍路的過程中,還設置了一些體驗項目,如攀爬“雪山”、穿越“草地”。孩子們被分成若干個“紅軍小隊”,在專業(yè)教官的帶領下,踏上了模擬的紅軍長征之路。崎嶇的山路、茂密的叢林,還原了當年紅軍長征時的艱苦環(huán)境。盡管路途艱辛,但孩子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相互扶持,一步一個腳印,沿著先輩們的足跡前行。
在體驗制作水牛花糍粑的環(huán)節(jié)中,當?shù)氐睦鲜炙嚾四托牡叵蚝⒆觽兘榻B水牛花糍粑的制作原料、歷史淵源和制作方法。孩子們圍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老手藝人將采摘來的水牛花洗凈、煮熟、切碎,與糯米粉等材料巧妙融合。隨后,在老手藝人的指導下,孩子們紛紛動手嘗試,揉面、塑形、按壓,忙得不亦樂乎。盡管手法略顯生疏,但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這份傳統(tǒng)美食制作的樂趣中。在西河老街,同學們還體驗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漆扇的制作工藝。
此次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紅色基因和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種子將生根發(fā)芽,激勵著長鋪三小的學生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成為傳承紅色精神、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新一代。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孫芳華 肖煒樺
編輯:黃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