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農村,世代都是農民。在那個年代,像我這樣的農民兒子,十個有九個是啃泥巴的命。那時雖然也有“推薦”,也有“保送”,但我家沒有任何“靠山”,連個生產隊長也巴結不上,何況我家不知道什么叫巴結。更要命的是,我的外公還在洞庭湖一個什么農場勞改(后來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誰又能想到,命運之神還是降臨到了我的頭上。
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全國已恢復了高考。1979年,我便考取了武岡師范,由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成為了一名教師,從而完成了我的重大人生轉折。考試,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師范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中學教語文。那時都在抓教育質量了,我深感自己水平有限,很想獲得再次深造的機會,于是我參加了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第一次在洞口縣考,我兩門及格,縣自考辦還獎勵了我一個筆記本。1985年5月,我參加自考剛回到學校,教導主任陶繼福告訴我說,邵陽地區教師進修學院要招兩個中文班,他已替我報了名,要我準備考試。我喜出望外!以前也有教師進修的,但從未公開考過(事實證明那也是唯一一次),有這么一次機會,我哪敢輕易放過?結果我不僅輕松考上,而且語文位列全縣第一。兩年進修,我不僅獲得一個大專文憑,重要的是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
1995年,綏寧縣成立報社,向社會公開招聘社長兼總編輯。那時我已是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了幾十萬字作品,新聞寫作也小有成績,很多人都鼓勵我去應聘。尤其宣傳部袁于柏老部長,親自跑到我在教育局的辦公室說服我。我只好一試,通過筆試、面試、考核幾關,我又成功了,成為不少人羨慕的“正科級”干部。當時一位姓周的同志說,如果不是考試,我的屁股就是被打腫,這輩子也得不到一個“正科級”。此人我不怎么肯定他,但這句話他說得極是!
考試讓我離開了農村,從而擁有一個更大的天地。
考試讓我獲得了知識,故我教書時,班上語文考全縣第一。
考試讓我獲得了“進步”,而我主編的《綏寧報》,曾被評為邵陽市優秀報紙。
我真的很感謝考試,這種中國自古就有的選才方式。
感謝考試,就是感謝公平。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陶永燦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