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西南邊陲的綏寧,地處雪峰山和五嶺山的交界處,境內水草豐茂,森林蔥郁,有林海綠洲之美稱。而黃桑自然保護區,則是綠洲上點綴的一顆珍珠。
我去過黃桑。那里山勢巍峨,溪流縱橫,風景秀麗,資源豐富。那里歷史久遠,古跡隨處可見。那里雜居著苗、漢、侗、瑤、土家、布衣、壯、回、京等九個民族,自古民風慓悍,秉性剛烈。然而,深深吸引我的,不是六鵝洞瀑布、麒麟過天、三馬飲泉、獅子望月,也不是華南虎、金錢豹、蘇門羚、娃娃魚、紅腹金雞,更不是鐘萼木、香果樹、銀杏、黨參、天麻、三七,而是——那高高挺立的鐵杉。
時值五月,我們一行吸著新鮮的空氣踩著細碎的陽光,徒步攀援在原始古森林里。我們一邊陶醉于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一邊嘆息人類的無與倫比。這時,我們發現,天界上高聳著一株參天古木,樹冠高挑挑直插云霄,實實在在的鶴立雞群。朋友,如果你當時也在場,你的第一感覺將會怎樣?我是結結實實被折服了:世界上還有比這更高大更偉岸的樹么?
這就是鐵杉——黃桑自然保護區的長苞鐵杉。
你看它,筆直的干,筆直的枝,生鐵一樣的樹皮,飛鏢一樣的針葉,華蔭如蓋,蒼勁似鐵。待我們仔細一看,原來它不只一株,而是一叢一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卻都是一種樣式,一個性格。
黃桑鐵杉,你何以長得這么雄偉,這么硬氣,這么鐵骨錚錚?
同行中有人介紹,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氣候宜人。不錯。但我想,這足以能哺育你么?
細讀這片土地,歷史會告訴我們:歷代統治者的民族歧視政策使當地百姓不堪忍受,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O年)四月在苗民首領粟賢宇的帶領下,窮百姓們揭竿而起,高舉起農民起義的大旗。現在,黃桑一帶還流傳著一首民謠:“黃桑營,潭泥府,界溪省,赤板縣,上堡有個金鑾殿。”乾隆皇帝立即委派貴州總督張廣泗調集軍隊一萬三千多名血腥鎮壓。一時間里,百姓殘遭屠戮,村寨化為灰燼,良田變成廢墟。林木于是趁機生長。
佇立在鐵杉林前,我沉思著,是義士們的鮮血澆灌了你么?是先軀們的英靈滋潤了你么?
黃桑鐵杉,你可知道你腳下可歌可泣的事跡何止一件兩件?從漢代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十八年)新息侯馬伏波征剿黃桑蠻民起,到乾隆五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止,其間有據可查的反抗斗爭就達十九次之多。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從黃桑走出來的共產黨員、革命烈士劉彥文就參加過賀龍的北伐軍和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
一九三四年九月,任弼時、肖克、王震等率領紅六軍團八千多人抵達黃桑,當地群眾或供水送飯或帶路報信或救護傷員。紅軍過后,不少群眾殘遭匪軍殺害,有的甚至家破人亡。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懂得愛什么,恨什么。愛得是那么淳樸熱烈,恨得是那么切齒入骨。
朋友,你說,是他們像鐵杉,還是鐵杉像他們?
(早年發《邵陽日報》,2008年選入《鐵打的寶慶我們的家》)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陶永燦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