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聽聞鄉下老家九十高齡的胡爺去逝了,我有些暗然神傷。
胡爺高高瘦瘦,一臉絡腮胡,經常戴一頂貝蕾帽,穿一身長袖衣,左腳有點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人稱“胡老拐”。別瞧他年紀一大把,眼不花,耳不聾,背不駝,精神好得很!
胡爺是村里有名的人物,有知識有學問,聽說讀過很多詩書,象“三字經”他還能倒背如流。尤其他那手毛筆字,絕啊!平時寫字、寫信一律用毛筆,而且言簡意駭。每到逢年過節,胡爺成了村里最忙的人,村民都樂意請胡爺寫家千,掛對聯。胡爺寫的對聯新鮮有趣,決不是生搬硬套,完全是靠自己根據村民家庭情況精心提煉出來的,字字句句合符主人的心意。比如:打工闖天下,東南西北方方納財鼓腰包;務農奔田野,春夏秋冬季季進寶滿農倉。還有呢,農務不納稅家中糧食幾十擔,共產黨好;種地給補貼銀行存款數萬元,老百姓甜。
也許是愛才的緣故。先前胡爺對村里考上名牌大學的后生一律給予獎勵,這是他不成文的規矩。那次,我有幸考上雁城一所大學,胡爺樂開了花,他說我是村里第八個考上大學的,也是第八個獲得獎勵的人,他特意給我買了一只新毛筆作為獎勵,讓我在大學里好好練練毛筆字,練好了記得給他寫封信,將來當他的接班人。我很感動,點點頭,算是答應了他的“奢望”。之后,在大學我給胡爺用毛筆寫了一封信,以了卻他的心愿。胡爺高興萬分給我也回了信,要我除去雜念,專一學習,日后回報祖國。至今,這封信還保存于我的皮箱底下。只是胡爺當年提到我當他接班人一事,看來是有望重托了,算是辜負了他的一片好意。
胡爺資格雖老,但是思想決不守舊。改革之風剛剛刮起,村里許多身體力壯的年輕后生對下海經商、外出打工躍躍欲試,不敢輕舉妄動,紛紛前去請教見多識廣的胡爺。胡爺使勁鼓勵他們:“與其到家里坐井觀天,不如到外面去闖闖世界,只要用心總會闖出個名堂來!”。果真如此,沒幾年工夫,前去淘金的年輕后生都鼓起了腰包,村里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建了起來。同時,發了財的后生們也沒有忘記胡爺當年的“指教”,一個個給他發喜煙,提好酒,送紅包。胡爺滿臉堆笑,嘴里不停地重復那一句話:“我說得沒錯吧,我說得沒有錯吧!”。
胡爺不計個人得失,只要有益于村民的事,他第一個響應,因此不少為村里做貢獻。象農村電網改造,有線電視入戶,自來水建設,修路搭橋筑堤之類胡爺總是舉雙手贊成。前些年,村里實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從勘測、設計、施工、籌資到通水完工,胡爺沒少操心。事后他還主動要求擔任用水管水監督員,村長怕他身體吃不消讓他休息,他還蠻不高興:“不是說生命在于運動嘛!”。村長沒拆,只好讓胡爺擔當此任。胡爺算是盡心盡力地完成了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件實事,好事。
如今,胡爺離我們遠去,離這個屬于他的村莊遠去。他的離去不能不說是這個村莊的損失!但我相信村民們都已經把胡爺記在了心間。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光漢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