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地處湘西南邊遠山區的綏寧縣農村采訪,聽一老農直言:“如今,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大見成效,要找鄉、村干部,就要到農民的田頭、山頭。”一正在田頭與農民一起干農活的鄉黨委書記說:“田頭山頭連心頭。黨員干部只有常到農民的田頭、山頭,才能把實事辦到農民的心頭,黨員干部才能與農民心連心。”
田頭、山頭是民心、民意、民情的“窗口”,也是農業發展的寒暑表,直接連著農民的心頭,也連著“三農”的大頭。農民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干什么、喜什么、憂什么,都可以再田頭、山頭找到正確答案。農民在田頭、山頭見到黨員干部,更熱心、更知心、更誠心、更傾心,更愿意掏盡心里話;黨員干部到田頭、山頭更能如實地傾聽到民聲、體察到民情,了解到“三農”發展的實情和存在的問題。
田頭山頭連著心頭。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經常到田頭走走、到山頭看看、到農家坐坐,和農民拉拉家常話、吃吃百姓飯、聽聽百姓言、干干農業活,就能及時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到基層,落實到農民的心頭,使農民氣更順、勁更足,更有奔頭,“三農”發展更快,黨群、干群的關系也就更密切。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