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縣位于湘西南邊陲,地處云貴高原東部邊緣、南嶺山脈八十里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脈南支的交匯地帶。綏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屬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區,山川秀麗、碧水長,冬暖夏涼、四季宜人,是避暑旅游的勝地。轄25個鄉鎮,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素有古苗疆要區之稱。
境內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崗地、溪谷平原多種地貌。南、北、東三面高山環抱,中部縱向隆起,地勢高低起伏,變化多姿。
自然資源豐富,地勢變化多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集造就了綏寧“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獨特的民俗文化。對綏寧鄉鎮地名考察,可見一斑。
綏寧25個鄉鎮,主要以人名,風水,功能,地形地貌,及房屋特征命名。
以人名命名的鄉鎮有:李熙鎮和朝儀鄉。
李熙鎮:隋末唐初得道真人李熙山為造福地方,四處奔波,主修李熙橋,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為了紀念他,橋以人名,地以橋名。這便是李熙鎮的由來。楊氏祖宗楊朝儀攜家眷在朝儀定居,楊氏后人便把他居住的地方為朝儀,以紀念祖宗。
以風水命名的鄉鎮有:武陽、樂安、河口、水口。
五代后漢,楚王馬希萼派兵攻占飛山峒的資水流域。該區域位于武岡之南,根據風水學山之南,河之北為陽而取名為武陽砦,砦址在今李熙鎮蘇家村。
“安”的地形,即基址后面有一條主峰來龍山,左右有次山峰或岡阜的左輔右弼山,前面有彎曲的水流;水的對面有一個景山案山。樂安因此得名。
水口山,水流離明堂而去處的左右兩山,隔水成對峙狀。這便是河口、水口的由來。
以集市、街坊等功能命名的有:長鋪、在市、唐家坊。
以房屋形狀命名的有:金屋、瓦屋。
以村落特征命名的有楓木團、麻塘、竹舟江。
以地形地貌命名的鄉鎮有:東山、鵝公嶺、黃桑坪、黨坪、關峽、梅坪、紅巖、黃土礦。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于光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