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瓜農賣西瓜,自賣自夸。顧客問:“這瓜好嗎?”瓜農妙答:“這瓜的缺點太甜。”
由此,聯想到一些單位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也存在“缺點太甜”的問題。比如,有人自我批評曰“我不太遵守作息制度,經常提前上班、推遲下班,早到遲退。”這樣“愛崗敬業”,不是令人敬佩的“缺點”嗎?也有人批評同事,“休息時間,手里不是一本書,就是一張報,喊他玩字牌也不到,脫離群眾。”如此“脫離群眾”,勤奮學習,提高自己,不正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嗎?還有人批評領導,“連逢年過節,單位也不拿錢發點補貼和禮品,太不關心干部職工!”聽起來言詞激烈,批評“嚴厲”,實際上是在高唱贊歌。就像切西瓜,亮晃晃的刀子切下去,冒出來的都是甜汁。
這種“缺點太甜”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已被庸俗化、變了味,批評變成了“表揚”,自我批評變了“自我表揚”。正如西瓜有了蟲眼,明明知道有問題,卻說“有蟲眼的西瓜更甜”,還在蟲眼處貼上“優質”品牌商標,任其發展下去,西瓜能不腐爛?同樣的道理,粉飾缺點,不承認錯誤,不解決問題,能不出大問題?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把問題亮出來“曬曬太陽”,雖然人會“出出汗”,但是能“治治病”,于己于人于黨的事業都大有裨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決不能用“缺點太甜”掩蓋問題,而應實事求是,在“準”、“真”二字上下功夫,找準問題,勇于揭短亮丑、較真碰硬,觸動思想、觸及靈魂,才能切實改進作風,整改好真問題,以實效取信于民。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