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再次細讀原載在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報》上的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被文中焦裕祿從嚴要求自己和孩子的一件“小事”所感動。
有一次,焦裕祿發現孩子很晚才回家去,一問,原來是看戲去了。他問孩子:“哪里來的票?”孩子說:“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說沒有。叔叔問我是是誰?我說焦書記是我爸爸。叔叔沒有收票就叫我進去了。”焦裕祿聽了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接著,又建議縣委起草了一個通知,不準任何干部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
孩子沒買票看了一場戲,看似是“小事”,但焦裕祿認為,這是大事,這實際上是縣委書記和黨員干部特殊化,孩子“看白戲”。“小事”不可小視,黨員干部修身、用權、律己都要“嚴”字當頭,謀事、創業、做人都要“實”字當先,不能做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特殊化。只有“嚴”和“實”,才能服民; 只有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才能贏得民心。
由此,筆者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時下,中、小學很多學生用的演草紙,真是五花八門:有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企業單位、執法部門的信箋紙、文稿紙、備課紙、處方紙、撥料單,等等。從規格上看,有8開的、16開的、也有3寸寬6寸長的紙條、有單張的、也有整本的。其來源之廣、式樣之多,令人眼花繚亂。這件“小事”被不少人小視了。其實,這是一些學生家長身為黨員干部特殊化,“近水樓臺先得月”,化公為私,以權謀私利。這不僅暴露出一些黨員干部的私心,更嚴重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助長了不少孩子自私自利,污染了幼小心靈,是關系到孩子成長的大事。
黨員干部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應該好好學學焦裕祿“小事”不小視,從“嚴”要求自己,從“嚴”要求家長、小孩,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真正一心為公、一心為民,以“嚴”從政、以“實”感人,取信于民。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