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血脈里沉淀和賡續著的君子之德,概括起來為“六有”,即有仁義、有涵養、有操守、有容量、有坦誠、有擔當。今天,我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傳統君子之德中得到啟示和借鑒。人當有君子之德,黨員干部更應常修君子之德,身懷君子之道、君子之境。
一有仁義:有愛心,講道義。君子之德的第一要義是“仁者愛人”,即心有溫度,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孟子曰“居仁由義”。君子應當堅守道義、維護正義。見利思義、取之有道,便是君子;見利忘義、損人利已,便是小人。
二有涵養:重修身,明事理。《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同學”。要求人們品學兼優、知書達禮,嚴于律已、寬以待人,講公德、守法紀。涵養使人人格健全,成為文明人、文化人,遠離野蠻、愚昧。
三有操守:有尊嚴,講大節。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君子之德要求堅守正道,深明大義,矢志不移,乃至舍生取義,不為各種威逼利誘所降服。君子要與人為善,但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云“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絲毫含糊。
四有容量:尊重他者,包容多樣。君子心胸要廣大,愛要有跨度。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德要求和諧明善、謙以待人,以情交情、以心換心,彼此包容、友善相依,平等相處、互信互尊,多元通和、公平正義。
五有坦誠:胸懷坦蕩,誠信為本。《中庸》云“君子誠之為貴”。坦誠是君子的靈魂,虛偽是道德的大敵。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平氣和、樂觀向上,謙謙自知、誠信做人,光明磊落、直道而行,形神俱佳、知行合一,得到人們點贊信任;小人言而無信、表里不一,顛倒黑白、搬弄是非,當面是人、背后作鬼,只能被人們唾棄。
六有擔當:立志遠大,肩負重任。宋儒張載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成為后世君子立身行事的座右銘。人,特別是共產黨人、各級領導人,都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著眼未來,謀求發展,敢于擔當,“修己以安百姓”,爭做新時代的君子,弘揚君子之德,實現自我價值。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