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莽莽,云水淡淡,山歌裊裊,古風飄飄,山奇水雋,瑰麗之景深藏其間,物阜民怡,田園之樂何其快哉!徜徉于綏寧山水之間,大快朵頤清氣與秀色,漫步于綏寧邊寨古鎮,俯首皆拾遺存與瓦當。
滄桑大園
大園古寨的確已經衰敗,盡管這些年不斷收到國家財力的支持,但在寨中,仍不時看到斷壁殘垣,這座綏寧最大的古苗寨,在歷史發展的長途間跋涉,氣喘吁吁,展現出蹣跚的步履。然而,它的珍貴也正在于它的老者之氣。寨中明清建筑不在少數。你穿行于古寨的里巷阡陌,縱橫之間,恍如隔世,仿佛穿越時空,而那些陳跡斑斑的瓦當,總是在訴說它輝煌的歷史。
那些深藏于邊陲山地的古寨大村,無一不是商業物流發達的產物。在大園古寨,麻石板和青石板,都坑坑洼洼留下馬蹄的印痕,一打聽,果然是茶馬古道進入云貴的必經之道。可以想見當年酒旗獵獵、馬蹄聲聲、商賈云集、人聲鼎沸的繁盛之景。歷史有變遷,人事有代謝。而今的大園古寨,馬蹄聲遠去,曾經的繁華,已被雨打風吹去,但我們仍能從中感受苗族先民們的智慧和勤勉。這個古寨無論是從歷史的沿革,還是風水建筑的特色,都顯示出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你若有時間慢慢地品味,會從許多的歷史細節中,讀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新的篇章。
歷史遺落在綏寧大山的這個苗寨,因為滄桑,而顯得格外珍貴。
閑云上堡
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地。
聚嘯山林的山民暴動,居然在此稱雄一方達23年之久,并建立自己的“王朝”,號武烈王,坐金鑾殿,設州、府、道、縣。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堪稱空前絕后之筆。于是,“上堡古國”的名稱流傳至今。
初夏的上堡侗寨,在我的眼中,卻完全是一派雅致,古木森森,小橋流水,臺榭茶肆,酒旗食坊,閑淡而祥和。涼亭、橋廊、民居,無不依勢而建,在取勢上就顯出了幾分古意,溪水讓寨子蜿蜒曲折,橋廊讓分割的景處相互勾勒,在隨意的點染中顯出匠心。最閑淡的是寨中的老人們,他們散落于涼亭、橋廊,氣意神閑,悠然品茗,翩翩欲仙,真有些仙風道骨了!
時間是如此的無情,即便此地當年曾經尸陳遍地,刀光劍影,但歲月之風,輕輕一拂,便讓歷史的悲歌戛然而止,古戰場被打掃得不留任何痕跡。
今天,凡來上堡之人,我想又有幾人是來憑吊這個曾經的“古國”?
從游客悠閑的步履之中,我深切感受到,閑淡、祥和,是許多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在推進城鎮化的今天,生活的節奏在競爭中變得如此迅捷,盡管一切極為便捷的生活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時,但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心靈的負重是不減反增。
由此,在上堡,哪怕浮生一日,相信也可以閑云野鶴,自由漫步,為心靈減去許許多多的負擔。
造化黃桑
黃桑并不具有獨一無二之美,但將它與綏寧千山萬壑緊緊相連時,便會散發迷人的光彩。
黃桑是深藏于綏寧綠海中的寶石。這顆寶石在廣闊的背景映襯之下熠熠發光。沒有綏寧之碧海,又焉有黃桑之寶石?
黃桑的美在于它的“野”,但它野而不狂。無論你是在山澗穿行,還是凌頂瞭望,你不難發現,黃桑始終保持著地球的自然狀態,亂花迷眼,古木森森,藤纏蔓繞,蟲蟬鼓噪,在野趣中透出優雅,在優雅中復返自然,容易讓人物我兩忘,心隨景明,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恬靜。
黃桑的美在于它的奇,但它奇而不險。黃桑的山勢總是那么連綿起伏、層次分明,若是在云霧的繚繞下,你會想象是天仙下凡,翩翩欲飛。更為奇特的是黃桑至今保留地球上最大一片金絲楠木,我們在杜鵑谷探幽時,就領略了黃桑珍奇的樹木和奇花異草之美。
黃桑的美還在于其“巧”,但它巧而不鑿。黃桑的美景不像五岳那般雄渾壯闊,氣勢逼人。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黃桑不時給你呈現一幅精致的圖畫。它的溪流,蜿蜒曲折,一跌一落,一拐一曲,似為畫筆涂染,但實則為自然造化;它的一枝一葉,或斜出、或疏朗、或橫亙、或密匝,虬枝蔓藤,似工筆,又似寫意,謂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若你是有心人,你在黃桑,真可以流連忘返,那些精巧的山水畫,會讓你目亂心迷,陷入佳境而不能自拔。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梁力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