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就要求各地要在實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扶真貧、真扶貧。
扶真貧。精準定扶貧對象,精準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定真正的貧困戶,不能憑印象打電話“報”、也不能摸腦殼閉門“造”,要邁開雙腿走村進戶“調”。“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摸清“家底”,準確識貧。同時,要找準“窮根”,是缺智致貧、還是因病致貧,是無技術致貧、還是喪失勞動能力致貧……都要摸準,做到心中有數、一清二楚,從中確定真正的貧困戶。切忌“關系扶貧”、“人情扶貧”、“扶假貧”,杜絕“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貪污挪用扶貧款等腐敗現象。
真扶貧。精準定扶貧措施,精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準“脈搏”、開準“藥方”,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切忌用“送錢”、“送物”取代“扶志”、“造血”,不能將扶貧搞成簡單的“救濟”、“救助”,要力戒“數字扶貧”、“口號扶貧”、“唱功扶貧”、“盆景扶貧”、“花架子扶貧”、“走馬觀花扶貧”、“假扶貧”。扶貧先扶智,夢想才會飛得更遠。“袋子窮、窮一時,腦子窮、窮一世。”扶貧扶“袋子”,更要扶“腦子”,擺脫頭腦中的“貧困”,扶精氣神,堅信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真扶貧 ,既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又要開展“教育扶貧”、“科技扶貧”、“文化扶貧”、“信息扶貧”、“金融扶貧”、“法律扶貧”、“醫療扶貧”……打“組合拳”,八方出擊、多管齊下,形成合力。要把破除“扶貧依賴癥”教育貫穿始終,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教育貫穿始終,把感恩教育和創業創新教育貫穿始終,增強扶貧對象的“造血功能”,引導扶貧對象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建設美好家園,早日精準脫貧。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袁冰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