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回家了,趁著端午放假回家一趟,心里有些竊喜,又有些激動。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帶著兒子,坐上了回家的公汽。
天氣似晴非晴,像人似笑非笑的臉,不過,這對于害怕烈日的我而言,實在是愜意極了。車上雖沒有位置,可人們笑臉如花,窗外雖山路彎曲,卻風景如畫,一路上抱著兒子,轉了一個彎又一個彎,很快就到了,下了車,有一小段路要走,兒子已有段日子沒回外婆家了,一下車看到外婆在等他便高興地跑了過去! 還是那條熟悉的小路,還是當年的泥巴路,這里的一切,依然保持著它最初的模樣,對走過無數次這條路的我來說,心里卻有著無法表達的感動,這份氤氳在內心的情感,無人能知。轉一個彎就看到了我家的房子,馬路邊上堆放著沙石,有人正在修建新房,這群陌生的面孔好奇地看著我們,幾分新奇,幾分猜測。路上一座兒時就有的磚房里,一個老人坐在堂屋門口,笑呵呵地看著我們,跟父親打招呼。
母親已等在家里,準備好了新鮮的瓜果和熱騰騰的雞蛋面,她知道,對于兒女們來說,外面的山珍海味也抵不過她親手做的家常飯菜饞人。我和父親閑聊了一上午,母親給我們收拾好大包小包后,就忙著準備午飯了,河魚炒西紅柿,木耳炒肉,燉土雞,酸辣田雞,汗菜,一桌子的農家菜,滋潤可口,每一道菜都令人饞涎。在我所吃過的所有農家菜中,除了特殊的菜肴外,只要是家常飯菜,還真沒有吃過比母親做得更好吃的,懷孕的時候,什么都吃不下,唯有母親做的飯菜,我百吃不厭,我的母親是極其聰明的,總會變著花樣給我們做菜,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母親做菜很能創新,那時候就知道在魚里面放些西紅柿、在鹽菜里面放筍子……。
每次回家,我都要到屋后看看,那里有我們兒時栽種的水草、蘭草、野百合、繡球等等,現在,花兒一個品種只剩一兩棵了,估計是哪家的姑娘看上了我家的花兒就挖走回家栽了吧,繡球和野百合正打著花骨朵兒準備開放呢,水草已經長成一片很茂盛的綠蔭了。兒時住過的房間里,老式的衣柜,溫馨的床鋪,還有家里唯一值錢但掉了漆的縫紉機……,所有的物件都那么安詳、熟悉,透出親人般的味道,讓人有一種放下奔波和疲倦、想安頓下來的沖動。
家門前的小河依然清澈,河邊依然還是當年勤勞的大嫂在洗衣服,只是當年釣魚的爺爺不知是否健在?田里的禾苗綠油油的,路上遇見多年不見的鄉鄰,他們有的蒼老得我幾乎認不出了,有的依如當年,個個親熱地有說不完的話。這就是家鄉,是不論你走多遠、離開多久都能相認的地方。
吃完中餐就準備返程了,父親提著我們的行李去送我們,我知道每次我們回來父母都會去下車的地方接我們,每一次我們離開都會送我們上車、幫我們買好票,望著車子開動離開他們的視野……。我想:“也許,父母晚年的幸福就是在這樣的接來送往之中”,不自覺地眼淚便流了下來。
家鄉離我居住的縣城僅二三十里之遙,也許是因為不常回去的緣故,每次想起都覺得遙遠,成家之后,因為怕婆婆一個人在家過節便總以工作忙為借口不回去。而這次端午回家,卻情牽魂繞,那里的一景一物,每一個身影和眼神,都回蕩在我的心里,那溫馨的感覺與和睦的氛圍,讓我一次次感動得落淚。人生匆匆,每個人都會由清晨走向黃昏,所以,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并享受每一寸光陰,輕松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陳四權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