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了巫儺神秘色彩的女陰泉,藏身于湖南省綏寧縣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溪沖茂密森林深處的溪流中。綏寧縣境內這種與女人生殖器酷似的自然物很多,其中山泉和山石最多,而名氣最大的就是這處名曰“女陰泉”。十多年來,筆者有很多次接待外面來的客人到黃桑觀光,向他們推薦說,女陰泉很值得一看,客人們不論男女,他們都是一臉的尷尬,以“沒有必要吧”來婉拒。
這一次有機會對女陰泉作詳細的田野調查。
黃桑自然保護區位于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23.5萬畝,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藥材、動物、在這里生長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國。在黃桑自然保護區境內,至今還居住著6000多以苗族為主的村民,苗族的傳統文化還保存得比較完整。九溪沖因溪流的源頭有九條小溪流匯聚而成一條大溪流而得名。女陰泉位于溪流的中游。
與筆者同行的有兩位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老人陳老和龍老。據兩位老人介紹,女陰泉原來另有其名,自古以來就叫女神泉,上世紀九十年代,因黃桑要搞旅游開發,有文人墨客認為女神泉的名字很俗氣,沒有神秘感,也不響亮,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于是乎就改了一個他們認為很有“風雅”的、很有噱頭的名字——女陰泉,并用篆書將“女陰泉”三個字刻在了溪邊的巖石上。自此,本地的青年人和外面的游人只知有“女陰泉”,而不知其古老的名字叫“女神泉”。
我們穿越幽深的山谷,艱難的跋涉著溯溪而上,來到女陰泉。女陰泉在溪流中的陡崖上,因幾天前這里下了暴雨,上漲的溪水還沒有完全消退,因此女陰泉被溪水的水簾遮蓋了。我們只好撿來石塊壘在女陰泉的上方,擋住流水,讓女陰泉露出真面目。一起來的同伴們就女陰泉長得像不像女人的陰部而各持己見,而陳老和龍老則撿來木棍,在長了很深青苔的巨大巖石上戳來戳去,戳出了“女陰”兩個篆刻字,最后一個字因巖石比較濕滑,同伴們怕老個老人摔倒,不敢讓他們過去了。
龍老告訴我,現在的女陰泉已經荒廢了,也不那么像了。以前,有村民照看著,泉眼的上方和兩邊長滿水草,成倒三角形,非常像那么一回事。女陰泉下邊的水潭邊有一處天然的石臺,以前村民在這里設有祭壇,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從女陰泉溯溪而上,一里多遠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叫做“樅排”的小苗寨,現在還住著十多戶人家。據說樅排苗寨在清朝初期,還是一個擁有上百戶人家的中等苗寨,清乾隆五年(1740年),粟賢宇反“同化”起義,朝廷調集重兵鎮壓,血洗黃桑,官府鎮壓苗民起義后,將義軍家屬變賣,將村寨焚毀。同治期間,鄰近的苗寨界溪楊盛太利用道教起義,慘遭鎮壓,黃桑各苗族山寨再一次毀滅性地清剿,黃桑各處苗寨的苗民,或死或逃或賣,人口銳減,樅排苗寨也未能幸免。現如今,九溪沖內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下,到處可見當時留下來的荒廢水田和宅基地。
在黃桑當地,“樅排”這個詞的讀音和“崇拜”一詞的讀音完全相同的。據當地村民講,“樅排”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的村民敬奉女神的意思,也就是“崇拜”的意思,這里的村民不管遇到什么解不開的難事,都要到女神泉求女神庇佑,不管哪家有什么喜事,也先要到女神泉來給女神報喜。樅排的村民祭拜女神泉的活動有公開的和私下的兩種形式。公開的祭拜活動有正月祭祀女神,求得寨子風調雨順、人丁旺盛,遇到天旱年景,全寨子里的人都要到女神泉來跪拜求雨;私下的祭拜有求子嗣、禳災祈福、許愿還愿等等。據當地人講,到女神泉許愿最為靈驗的是求子嗣,這類的祭拜也最多。看來,樅排當地人對女神泉的祭拜是來源于古老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會普遍流行的一種風習。它是原始先民祈盼種族興旺,人口增加的一種表示。所謂生殖崇拜,就是對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種贊美和向往。生殖崇拜,特別是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當今綏寧的苗族還是普遍流行的一種風習。如崇拜女陰泉、女陰石等,苗族巫儺戲中也有也還保存著這樣的劇目。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一個苗族鄉里工作時就曾主持調解過這樣一起墳山糾紛,兩個家族為了爭奪一片“風水寶地”而大動干戈,這塊“風水寶地”當地人稱之為“人形”,也就是這山的形貌就像一個人一樣,仰臥在大地上。這是一個“女人形”,被當地人視為寶地中的極品。這塊“風水寶地”最好的“穴位”就是位于“人形”的陰部。這場墳山糾紛雖然是因迷信而引起的鬧劇,但足以證明苗鄉人特別看重對女性生殖器崇拜。
然而綏寧苗族人對女性生殖器崇拜,可不是赤裸裸地掛在嘴上,在崇拜的方式上還是非常含蓄的,在某些敏感性話題的語言表達方式上是有所忌顧的。按當地人的說法就是“這樣的事只能悄悄地去做,不能說出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民風民俗之所以為民間所接受并流傳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讓民眾接受,民眾接受了才能成為風俗,才能在民間流傳。苗族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傳承和發展,毋庸諱言,苗族也有很多的陋俗,需要我們無情地革除。今天我們不能一邊在傳承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一邊又在人為地“制造”陋俗、肆意篡改,在這一方面頗值得我們深思。我總是認為我們當代人并不一定比古人要高明。就“女陰泉”來說,古人為什么要叫做女神泉而不是叫女陰泉? 這就如同當今的青年人談戀愛時間長了,親友會很含蓄地問:“你們在一起了嗎?”這話的意思大家都能心領神會,留下了語言模糊空間和想象空間,而不是直接說:“你們上床了嗎?”或者說,“你們××了嗎”甚至于更土更直白的表達性交的語言。古人為什么要叫做女神泉而不是叫女陰泉呢?古人也同樣給我們留下了語言模糊空間和想象空間,女神泉這個以整體代替局部的名字多么的圣潔,多么令人景仰啊!古苗民祭拜神女泉也就有了讓族人信服的理由,也是這個奇特習俗得以流傳下來的理由!這也是苗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不容隨意更改。綏寧境內有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形似女性生殖器的巖石、山泉和“人形風水寶地”,但沒有一處名叫“女陰×”的,這說是古人的高明之處,他們的信仰是出自內心一片純潔,而不是取一個“雷人”的名字和制造一些噱頭來搏取世人眼球。
離開女神泉(請允許我用古人的命名來稱呼)的時候,那兩個被陳老和龍老挖出來的兩個篆書字“女陰”顯得特別的凄涼和孤寂,只有潺潺的溪水聲陪伴著它們,而我的苗族同胞已無情地拋棄了它們,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十多年了。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楊煥禮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