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宋代縣城在公元1141——1455年立于今李熙鎮蘇州村境內,老縣城所在地的自然村落當地人叫蒔竹村,村后的山叫蒔竹山,傍邊從唐家坊匯入武陽水河的河叫蒔竹水。縣城城墻500米、寬300米,七十年代仍完好無損??上Ц母镩_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地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拆城墻建民宅,老縣城遭毀壞。宋朝的城池風雨幾百年仍然完整,由此足以說明縣城的繁榮與當時建筑工藝的高超。
李熙鎮蘇州村因五代時(公元950年)楚王馬希萼在此立石為“砦”,因此地地處武岡的南面,按風水理論山之南,河之北謂陽而稱武陽砦,這便是 “武陽” 最早的稱謂,后立縣城。該村地處廣竹水、蒔竹水 、武陽河交匯到處,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旱澇保收,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是難得的好處處。
可在此立縣城期間,經常有少數民族占山為王,沖擊武岡府衙,社會極不太平。當時的統治階級不是從社會深層次上找原因,而是究其府第犯“煞”:原因是縣衙對面有一座形狀像獅子山擋住了去路。按風水理論府諧音虎, 虎與獅子兩種猛獸相對,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自然難得安寧。為保安定而遷縣城,這便是民間流傳老城城搬遷的根本原因。
今天老縣場已變為民宅,獅子山前修滿了新房,已擋住獅子,國泰民安,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人民當家作主,命運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歷史故事已成為綏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綏寧新聞網
作者:于光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