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孫芳華)綏寧的“竹籠米粉肉”在央視新聞播出后,讓這道綏寧美食成了春節餐桌上的必備菜肴,再一次讓親朋好友們品嘗到了“竹籠米粉肉”的美味。春節期間就讓我們走進苗家侗寨領略“竹籠米粉肉”這道獨特的年味。
很多地方都有做米粉肉的習慣,且種類繁多。但綏寧苗鄉村寨的米粉肉,之所以稱其為“特色菜”,不僅僅是因為這種米粉肉有苗家獨特味道,這里還有一個動人的孝道故事,將寨子里的孝道文化一代代傳承下來。
相傳在許多年前我們苗族部落里有個楊姓后生,非常孝順相依為命的母親,他每天都要外出給一些地主打工,每次吃飯他都不吃菜,把自己的那一份菜包回家給癱瘓在床的母親吃。他的孝心被一個在朝廷做官的官員發現后,官員吩咐家人每逢楊姓后生來家中做工就要加一道菜——苗家竹籠米粉肉,四斤肉一籠,一個八仙桌坐八個人,每人五塊。楊姓后生和官員的美德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并紛紛效仿學習,流傳至今,苗家的各種喜宴必須要有這道竹籠米粉肉,無苗家竹籠米粉肉不成席。
苗家竹籠米粉肉的制作很講究。將豬肉切成三角塊狀,每塊的重量一般在一兩以上,要給上酒席的客人預備每人不得少于五塊,且每人的數量必須相等,再把豬肉拌上特制的米粉作料,用一個竹籠子裝好,放在木甑子蒸熟。端上桌子時,每一席放一個竹蒸籠,蒸籠一定放在桌子正中央,用來“壓席”。
花園閣村的黃湘萍是一位做苗家竹籠米粉肉的高手。黃湘萍告訴記者,做這個苗家竹籠米粉肉,選材很重要,要選本地土豬肉,一般用五花肉,豬耳朵、豬尾巴、豬腳。
黃湘萍還特別強調,做苗家竹籠米粉肉,炒這個米粉很重要,首先要炒粘米和糯米,還要加一些香料,待粘米和糯米炒得微黃時,起鍋磨成粉,然后放進切好的豬肉里。出鍋后的粉蒸肉,再撒一些香蔥在表面,以增加這道菜的配色,讓人看起來更有食欲。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孫芳華
編輯:秦玲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2/08/1085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