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正是元宵節,吃過晚餐。回家路上,看到一家新修的房屋掛著一對自動旋轉閃閃發光的燈籠,把整個房屋前映射得紅紅火火,熱鬧非凡,不遠處小孩玩著鞭炮。
正月十五鬧元宵,青年男女情定初衷。小時候,這天白天在黃土坑公社(今黃土礦鎮)大禮堂,各大隊文藝隊(今各村文藝隊)是要來演出節目的,禮堂里里外外都擠滿了人。我們小孩子人矮看不到戲,只好在人群里鉆來鉆去,一直想鉆到戲臺前。待到戲臺前或到戲臺上,只見那鑼鼓喧天,二胡、笛子、嗩吶等吹拉彈唱,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香蓮案》等,花鼓戲《劉海砍樵》《打銅鑼》《補鍋》等,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等等,此刻各大隊文藝隊都拿出利用農閑時精心排練了一、二個月的節目。每一個節目一閉幕,觀眾們掌聲如雷鳴般一樣,響徹云霄。
當天晚上,各大隊唱洋戲、耍龍燈、舞獅子的隊伍一起要到黃土坑同樂街上(今黃土礦鎮同樂社區)三叉路口和黃土坑公社進行匯合表演節目,十幾支隊伍匯合在一起,加上街上男女老少都出來看熱鬧,那場面人山人海,非常壯觀。
唱洋戲的,大多是大隊里最俊俏的姑娘和英俊的青年男子,最丑的中年男子及巫婆。看洋戲,小孩們看得高興得大喊大叫,想找對象的男女青年看得如癡如醉。一場洋戲下來,打情罵俏,芳心暗許,相依相偎,一起去看舞獅子,耍龍燈。
舞獅子的,耍龍燈的,非得是青年壯漢。舞獅子在地上打滾兒,雙獅上凳爬桌表演節目,精彩絕倫,掌聲此起彼伏。一場下來,雖大汗淋漓,但面色從不改。耍龍燈的場面更加精彩熱鬧,有雙龍搶寶的,也有所有龍燈集體表演節目的,人群的歡笑聲、龍燈的呼呼聲匯成了一曲曲歡樂的交響樂,特別是匯聚在一起的龍燈把整個黃土坑夜晚映射得如同白天一樣,宛如燈的海洋。
小時候,每年元宵節那天,趁著大人帶著小孩去公社看戲和散戲后這兩段時間,我會早早一手拿一條小凳子,一手拿一張塑料布,雙肩各背一個黃布書包,來到三叉路口,放下小凳子,攤開塑料布,從一個書包里拿出連環畫整齊得擺在塑料布上,吆喝著:“看圖書啰,看一本5分錢;看兩本,2分錢一本!”待和我一樣大的小朋友們看完一本又一本連環畫還不盡興時,我便又拿出另一個書包里的連環畫換上。待這批人走后,我又重新扯開喉嚨吆喝道。
一天下來,收入可觀,將錢和東西拿回家,喜滋滋連忙跑去告訴母親大人。母親幫我把錢放入竹筒里存起來,用作春季開學的學費。
小時候,正月十五鬧了元宵后,大人忙春耕生產,小孩忙報名開學讀書了。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張先邵
編輯:秦玲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2/21/1088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