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雜草叢生無人耕種)
(治理后已是平整開闊的良田)
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蕓 通訊員 陳先玉)3月21日上午,在綏寧縣李熙橋鎮白玉村,振農種養專業合作社村民積極翻耕農田,全面排查農田水利設施運行情況,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該合作社負責人劉秋容翻閱著手機里的舊照片感慨道:“這里曾是雜草叢生無人耕種的撂荒田,而今已是平整開闊的良田……”
綏寧作為邊遠山區縣,山多地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勞動力不足且積極性不高是造成拋荒撂荒的主要原因。為了進一步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綏寧縣積極引導扶持18家專業合作社,開展治理拋荒工作,去年治理拋荒面積占全縣的40.6%。在2021年的治理拋荒工作中,綏寧縣完成拋荒耕地治理1.17萬畝,復墾面積95.2%,獲評“全省耕地拋荒治理先進縣”。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看到村里無人耕種的撂荒田很是可惜。”57歲的劉秋容,曾任綏寧縣李熙橋鎮增富村婦聯主席,退休后依然干勁十足。去年3月她召集了5名村民,投資20萬元成立合作社,共流轉了278畝荒地種植高檔優質稻,平均畝產700斤左右,先后聘請了30余位村民務工,其中脫貧戶占30%。
據綏寧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專業合作社治理拋荒,一方面治理了拋荒,另一方面促進了土地流轉,緩解了農村缺勞力的現狀。劉秋容津津樂道:“僅去年我們就得到了12萬元獎補,如今政策好,獎補高,許多村民主動找活干。”
今年綏寧縣安排資金2700萬元,按照“誰種糧誰得補貼”的原則,落實好《關于做好2022年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審核工作的通知》,按方案實行的農戶每畝補貼105元;安排資金100萬元,對治理拋荒2年以上及連片3畝以上耕地的實施主體,當年按200元/畝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為確保拋荒治理效果,拋荒不反彈,綏寧縣積極為拋荒治理者及時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支撐,適宜種植糧食作物的推介種植高檔優質稻、甜玉米等糧食作物,對一些水利條件較差的引導種植高效且市場前景較好的經濟作物。同時,邀請湖南省農科院、邵陽市農科院的相關專家現場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進一步加強督查考核,對照耕地拋荒管理臺賬,嚴格實行整治銷號管理,實行每周一督查一通報、每月一約談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蕓 陳先玉
編輯:周玉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3/22/1103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