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向志益)6月26日,在東山侗族鄉學校剪紙興趣小組課堂上,學生們個個聚精會神,跟隨楊青芳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動手練習折紙、畫圖、裁剪,只見一張張紅紙在學生們稚嫩的手中折疊翻轉,剪刀起起落落,一會功夫,一幅幅略顯稚嫩而又栩栩如生的六邊形窗花剪紙作品就呈現出來了。
“我參加剪紙興趣組,學到了很多東西,既培養了自己的愛好,又在不知不覺中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老師讓我們剪的,我都完成了,也非常的好。”該校五年級194班學生楊淑涵非常激動地說。
綏寧剪紙,2019年被列為邵陽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民間文化最美的藝術形態,是我國非物質文化藝術寶庫中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瑰寶。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非遺、喜歡非遺,進而傳承非遺,東山學校積極讓“非遺剪紙”邂逅“雙減”,讓民間剪紙走進校園,將剪紙作為課后延時服務的特色項目,根據學生的年齡情況分為小學和初中兩個班級,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開設一節剪紙課程,聘請剪紙藝人進行授課,讓學生們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和接觸中國傳統剪紙藝術,零距離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并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推進剪紙藝術的不斷發展。
東山學校自2021年秋季學期開設剪紙課程以來,培養了許多的“民俗文化傳承小達人”,學生們用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在領略剪紙藝術魅力的同時,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子在東山學校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使非遺文化之花在校園內不斷綻放出新的活力。
據了解,東山學校為豐富課后延時服務,還開設了蜜餞雕刻、二胡、笛子、嗩吶、剪紙、侗歌侗舞、書法、素描、彩繪、籃球、乒乓球、籃球、排球等多項民俗課程,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東山侗族鄉學校校長龍運財表示:“將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精心作業設計,積極探索侗歌、侗舞、嗩吶、笛子、蜜餞雕刻、剪紙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校本課程,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傳承民族文化,使學生從小就對這些充滿意趣的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讓非遺‘活’起來。”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向志益
編輯:周玉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6/27/1143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