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忠 李玲)8月18日,烈日當空。綏寧縣蓼水河畔蓮塘段,每隔幾百米,便架設著一臺轟隆隆的抽水機。水管四處延伸,將河水送至武陽河周邊的農田深處。汩汩清泉,不僅為農田解了渴,也同時滋潤了村民們揪著的心。
(稻田龜裂)
7月以來,綏寧縣連續遭遇極端高溫,近30天最高氣溫≧35.0℃,全縣大部分鄉鎮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根據最新氣象資料,晴熱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旱情將繼續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1.2萬多畝,絕收面積700多畝。
不斷蔓延的旱情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日前,市水利局領導先后到唐家坊鎮湖塘村、河口苗族鄉多逸寨村等地,實地查看農作物長勢、渠道清淤以及各鄉鎮抗旱措施落實情況,指導鄉村抗旱保收。縣委書記佘芝云走村入戶,幫助解決抗旱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各聯點鄉鎮縣級領導深入灌溉一線,帶領群眾開展抗旱自救。
(瓦屋塘鎮鄉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引水灌溉)
(武陽鎮蓮塘村村民在蓼水河抽水抗旱)
開閘放水、多方引水、水泵抽水、水庫調水……連日來,在唐家坊鎮、李熙橋鎮、關峽鄉等旱情較重的鄉鎮,鄉村干部與村民們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忙碌。唐家坊鎮曾家灣村采取三級提水、長線“接力”的方式,從500米之外的河道取水,逐級而上,灌入該村背頭100余畝已經開裂的稻田。梅溪村,10余名黨員干部帶頭自發購買水管,全力配合鎮村抗旱隊抽水引流,實現了村域農作物的有效灌溉。李熙橋鎮、紅巖鎮13個村發動干部群眾疏浚洛口山水庫灌區水圳,有力保障了灌區沿線1.6萬多畝農田灌溉到位。關峽鄉調配鄉村抗旱隊抽水泵6臺用于抗旱工作,數百畝無水源農田旱情得以緩解。大部分鄉鎮都成立了抗旱工作專班,指導幫助各村群策群力戰暑抗旱,引導農戶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通過農業保險理賠、申報災情等方式,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縣應急部門下田間查看旱情、指導抗旱工作)
縣應急局、防汛辦向唐家坊、武陽、紅巖、關峽等鄉鎮借放抽水機25臺套、管道4000余米。協同農水專業技術人員奔走于田間地頭,查旱情、找水源,指導鄉村架泵抽水、打井提水、修窖聚水,為農作物開“源”引流。統籌調度現有水源及抗旱設備,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灌溉效益。縣氣象部門人工影響天氣小組車載炮彈穿梭于旱情嚴重的鄉鎮,布局多個作業點,全天候監測云系發展變化,伺機而動,于7月底以來,先后4次分別在關峽、武陽、東山等鄉鎮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炮彈17枚,作業后有效提高了降水機率,緩解旱情,穩定社會民心。縣供電部門為保障農田灌溉總共新增設了100余塊專用電表,同時組建抗旱電力服務隊,對抗旱輸電線路開展定期巡視、定時檢查,及時處理線路問題,全面保障農業抗旱用電。縣財政陸續投入抗旱經費100多萬元,用于抗旱用油、購買抗旱設備、水利設施的維護及人工增雨。
(縣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自8月18日10時起,綏寧縣啟動抗旱應急Ⅳ級響應。“干旱天氣仍在持續,我們將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千方百計增擴水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災損失,切實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縣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忠 李玲
編輯:秦玲玲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2022/08/18/1173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