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在農村一直被認為是一門技術含量低、工作環境差、風險高的行業,許多人輕易不敢嘗試,但在黃土礦鎮卻有這么一位婦女,她就不信這個“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偏她還成功了,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致富帶頭人。她就是綏寧縣第三屆“巾幗創業創新人物”——向雪艷,黃土礦鎮小安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
披荊斬棘創業路
向雪艷是一個膽大心細的姑娘,有奮斗精神,目標高遠。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駕馭了黃土礦鎮小安村一組村民袁進軍,婚后不久小兩口發現養豬可以讓小家庭脫貧致富,夫妻倆說干就干,一頭扎入養豬事業當中。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總是充滿坎坷,創業初期因文化水平不高且缺乏資金和技術,害怕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著向雪艷,她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是她在丈夫面前永遠都是一副樂觀向上、無所畏懼的模樣,沒有資金就掏出自己的嫁妝,技術欠缺就奔走于各大養豬場打零工學習。經過多年努力,自家豬圈從一欄10頭起步,到2000年就逐步發展到百頭,2010年發展到千頭,現已發展到日常存欄量7000頭,年出欄量14000頭。
土專家開拓養豬新概念
經過多年的努力,向雪艷摸索出了一套綠色科學養豬的方法和實用技術,成為了當地的“養豬專家”。在其他養殖戶還是在粗放養殖的時候,她率先進行標準化、環保化養殖。在2012年7月,她成立了綏寧縣黃土礦鎮陽光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600萬元,合作社有完善的配套設施,有辦公樓一棟,養殖欄舍九棟,消毒室三間,飼料倉庫一間,配電房、化驗室、獸藥房各一間。環保設施也很全面,有沼氣池、沉淀池、曝氣池、氧氣塘。2019年9月,她在原有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成立綏寧縣明天種養專業合作社,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養殖面積4680平方米,現有存欄生豬3400多頭,是一個年出欄生豬近7000頭的規模養殖場,該合作社同樣有完善的配套設施,環保設施也很全面。合作社現有180余頭種豬,常年對外提供新美巢原公豬、二元母豬、三元母品仔豬,建立了公豬人工授精站,常年為周邊鄉鎮的養殖戶提供種豬繁育技術,確保了種豬的品種優良性,收到周邊養殖戶的一致好評。
不忘初心帶領村民致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通過不斷努力和執著追求,向雪艷的事業越干越順,規模越來越大,但她認為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父老鄉親共同增收致富才是自己的目標。除辦好自己的合作社以外,她還利用自身優勢引導幫助農戶大力發展養殖業,主動幫助附近的群眾解決生產困難,手把手傳授他們養豬經驗,帶動了當地養豬業的發展,改變了當地人對于養豬這一行業的傳統觀念。小安村村民袁豐登想養豬,向雪艷就積極幫助他解決技術難題,在她的“帶富”下,袁豐登現也在大坪里辦起了“百頭”養豬場。石溪村向榮是脫貧戶, 向雪艷以優惠的價格幫助他購回了改良種母豬,并承諾免費長期提供技術服務,使他依靠自己的勞動致富。小安村袁明星雖是承包開發大坪里最早的一個村民,但決心不大、決策猶豫、起步不快,導致開發進展不大,向雪艷知道后多次上門給他鼓勵,并幫助他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給他打氣壯膽,現已幫他將他承包大坪里50余畝流轉土地全部栽種油茶樹,使他看到了希望。同樂社區8組劉培平原也是養殖戶,但由于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不高,向雪艷知道后多次與他交談,介紹經驗和渠道,排除思想障礙,幫他重振旗鼓,現已發展養殖母豬 30余頭。目前,明天種養專業合作社有員工16人,脫貧戶6人,長年雇傭10戶以上脫貧戶打零工,通過產業帶動周邊脫貧戶達30戶以上。
向雪艷經常說:“膽子再大一點,干勁再足一點,將養豬產業做得更好,這是我最大的愿望。”風風雨雨10年養豬路,向雪艷展現出“半邊天”的別樣風采,生動詮釋了“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2021年,向雪艷當選為縣政協委員,2022年被縣婦聯表彰為“巾幗創業創新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勤勞智慧、強大韌性和不懈努力,主動挑起了社會責任,積極帶動父老鄉親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全面振興的偉大目標不斷前進,奮力為“美麗綏寧、活力綏寧、幸福綏寧”建設貢獻巾幗力量!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縣婦聯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655/74/1210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