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向海)6月7日,縣委書記佘芝云到寨市苗族侗族鄉和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調研指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與鄉村干部、搬遷群眾座談交流,共謀發展思路。他強調,要堅持不懈抓好搬遷群眾后續扶持產業和就業等各項重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陵建華,縣發改局、縣人社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鄉村振興局及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
佘芝云一行先后前往寨市鄉易居苑集中安置點、鵝公嶺鄉祖馬沖集中安置點及鵝公村震宇鞋業產業扶貧車間,詳細了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入住、日常管理、就業幫扶、產業發展、生活環境、群眾滿意度等情況,并現場對易地搬遷安置點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整改要求。
座談會上,佘芝云聽取了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情況匯報;縣人社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分別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幫扶情況、防返貧監測情況、產業發展情況依次進行了發言。
佘芝云指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各級各部門要積極謀劃發展,要充分發揮扶貧車間和產業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創業,不斷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佘芝云強調,搬遷戶離開了原來土生土長的地方,各安置點一定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好產業、就業后續扶持工作,進一步提高搬遷戶的融入感、歸屬感、幸福感。要多關注搬遷群眾中的弱勢群體,做好群眾的后期服務和動態監管,讓搬遷群眾能更好的融入新環境,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著力拓寬安置點群眾就業渠道,多層次、多渠道讓更多搬遷群眾獲得更大效益,持續拓展群眾增收和集體收入空間,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真正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要高度重視安置點社會治理工作,充分發揮安置點自治功能,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法,解決好搬遷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向海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740/90/1273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