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周玉玲 通訊員 黃淑芬)眼下,正值紅提養護時期,6月9日,記者走進東山侗族鄉各紅提種植基地里,白色大棚下一株株翠綠的紅提藤長勢喜人,綠油油的葉片下,一串串紅提果實密密匝匝,初見雛形。經驗豐富的農戶們各自在紅提園里忙開來,對紅提進行疏果,為紅提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是疏果的關鍵環節,疏果要把握好時間,不能早疏,疏早了不易辨出大小果,易造成減產,疏得太晚,掛果量多了浪費樹體養分,除了小果,畸形果、病害果也是需要去掉的。同時要注意疏開紅提果粒間的空隙,確保不會因為過量生長出現果實的擠壓和破損現象,讓紅提樹能夠集中養分,培育出更大、更甜的紅提果實,提高紅提的品質和品相,為接下來的紅提增產豐收打下基礎,從目前的長勢來看,今年紅提的長勢比去年的旺的很多,預計會比去年增收百分之二三十。”技術指導員龍運亞介紹說道。
紅提的豐收在給果農帶來可觀經濟收入的同時,也輻射帶動附近周邊的村民務工。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據了解,整個全鄉紅提產業用工高峰期每天有3000余多人務工,每年帶動就業5萬人次,發放務工工資約300多萬元。
“東山現在紅提種植戶都忙著疏果,我種了二十畝紅提,靠我兩口子根本忙不過來,現在東山都到處請不到人,需要去鵝公、樂安等周邊鄉鎮請人。”東山村村民楊聰花一邊忙著疏果一邊說道。
56歲的周阿姨是鵝公嶺侗族苗族鄉地胡村村民,她說:“每年東山的紅提種植戶都會喊我來這邊做事,我在這里工作八九年了,主要工作就是除草、剪枝,拉枝、疏果和套袋,每年能掙將近2萬元。”
近年來,東山侗族鄉立足獨特地理條件和自然優勢,把發展紅提產業作為強鄉富民、促進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以“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帶”“幫”“促”“強”,即黨建引領帶、產業帶頭人帶、建立基地帶;實施產業獎補幫、提升技能幫、完善配套設施幫、推出“紅提信貸”幫;加強管理促、示范引領促、完善服務促;強基礎設施、強品質提升、強文旅融合。打造“日出東山、紅提飄香”的東山紅提品牌,實現了黨建大提升、產業大發展、群眾得實惠、村集體得發展的目標,筑牢鄉村振興發展基石,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富民之路。
下一步,該鄉將持續推動東山紅提產業做強龍頭、做優品質、做亮品牌、做長鏈條,在規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上做文章,在精細化管理和技術服務、銷售渠道、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著力推動紅提產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周玉玲 黃淑芬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740/91/1274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