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孫芳華 宋三龍 鄧釗)綏寧縣人大駐鵝公嶺侗族苗族鄉鵝公村工作隊自2021年5月駐村以來,一直堅持為民辦實事,因地制宜求實效,駐村幫扶重點在“路”上,書寫了鄉村振興新篇章。
9月24日,記者在鵝公嶺侗族苗族鄉祖馬沖集中安置點采訪時發現,附近的村民提著水桶,有說有笑地來到白牛田古井傍,打起一桶桶甘甜的井水。當地群眾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完全得益于縣人大駐村工作隊同志的給力,是他們用心用力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鵝公村有村民小組9個,總人口292戶,人數1110人。長期以來,吃水困難一直困擾著當地群眾。
汩汩清泉潤民心。白牛田古井,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在沒有修建集中安置房之前,基本上能滿足附近村民生活用水,在修建安置房時,由于被土石方填埋,出水量小,難以滿足村民用水。縣人大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為緩解用水緊張的情況,多方籌集2萬余元資金,組織人力對古井進行清淤疏浚,并修建了蓄水池,裝上自來水龍頭,讓村民用上了清澈的井水,古井也成了村民喝水、做飯的日常水源。
駐村工作隊還為5、6、7、8、9組解決安全飲水擴容改建項目,將甘甜的山泉水送入百姓家中,解決了村民飲用水困難。鵝公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友忠告訴記者,去年的院落會上,老百姓反映自來水的問題,經過縣人大領導和縣人大駐村工作隊的努力,到上面爭取資金,現在自來水也拉通了,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
鵝公村第9村民小組有32戶107人,四十年來,居住在深山的村民們,只有一條簡易的土路與外界聯系,村民出行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極為不便,也制約了村民發展經濟。為了解決這種交通落后狀況,駐村工作隊籌集資金117萬元,對2.5公里的通組公路進行了硬化,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
“今年的紅提長勢如何?目前銷售情況怎么樣?價格還好嗎?……”近日,縣人大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黃真福帶領工作隊隊員一起來到村里紅提基地,與村干部和紅提園管理員細聊家常,了解生活狀況,并針對今年出現的爛果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產業發展促振興。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優做強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積極爭取產業發展資金70萬元,發民村集體產業紅提42畝、黃桃50畝,如今已初具規模,帶動老百姓發展相應產業500畝,老百姓人均年增收1000元。
縣人大駐村工作隊還協調有關部門在該村修建一座一體化簡易通訊基站,解決村民無網絡通訊問題。爭取綠化資金5萬余元,對集中安置點進行了綠化。
駐村工作隊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與群眾所思、所想結合起來,認真收集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與村“兩委”研究統籌解決。幫助群眾更加清晰地了解各項惠民政策,用心用力用情解決安全飲水、村民出行難、網絡通訊、產業發展、環境整治與綠化、鄰里矛盾糾紛等“急難愁盼”問題,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過程中拉近距離,切實增強村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縣人大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強化黨建筑堡壘,建強基層村黨組織,發揮鄉村振興堡壘作用。同時,圍繞群眾的實際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把實事送到百姓家門口。 黃真福表示,下一步,縣人大駐村工作隊要在鵝公村的產業發展上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紅提承包出去,黃桃也承包出去,第二件事是在黃桃基地里面還要套種20畝黃精。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孫芳華 宋三龍 鄧釗
編輯:楊汐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743/61/1309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