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林)3月2日,唐家坊鎮湖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紅馬甲”正進行河道清掃,這已然成為該鎮隨處可見的人文風景。
近年來,唐家坊鎮黨委堅持因地制宜,緊緊扣準鄉村振興主旋律,以黨建引領為總抓手,大力發展志愿服務事業,創新開辟以文明實踐促進鄉風文明的特色之路。
賦予新內涵,農村黨員華麗變身“文明先鋒”
“今年過年人多熱鬧,家家戶戶都放鞭炮、搞大掃除,隨之產生的家庭垃圾也比往年要多,風一吹,垃圾就飄到排水溝、馬路上這些地方了,既不美觀,也影響安全,我們干脆搞個志愿服務活動,大家一起人多力量大,給全村公共區域來個大掃除。”1月19日,聯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袁光慶發出號召,贏得村民門額積極響應。
唐家坊鎮依托13個村(社區)黨支部,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延伸發展成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農家書屋、村級活動中心等為陣地,推動主題黨日社會實踐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深度融合,將志愿服務與森林防滅火、安全宣傳、疫情防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緊密聯系起來,讓群眾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樹立“主人翁”意識,使志愿服務既“接地氣”又入人心。
截至目前,該鎮已發展志愿者超過1900人,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近200場,參加人員超過3000人次,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新思路、新渠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對農村來說是件新鮮事,也是件大好事,我們希望它能夠越辦越好,這也為我們回饋家鄉提供了新渠道。”縣星鑫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暨唐家坊鎮鄉賢備選人宋伍星說。
凝聚新力量,鄉賢反哺奏響文明實踐“大合唱”
唐家坊鎮通過建立健全鄉賢發現、培養、引導三大機制,深挖鄉賢人才資源富礦,賦予鄉賢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新鄉賢的標準,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培育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廣泛吸引包括在外功成名就的鄉親在內的力量參與,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濃濃“鄉土情”。
目前該鎮記錄在冊鄉賢59人,備選人12名,鄉賢群體為農村基礎建設、經濟發展、基層文化事務治理等作出重要貢獻。尤其在2022年11月綏寧疫情爆發期間,全鎮超過500名群眾志愿者聽從召喚、挺身而出,以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踴躍加入疫情防控戰線,10余名鄉賢或在外企業人士通過各種渠道捐資捐物5萬余元,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筑牢新陣地,“小鄉村”成就文化惠民“大舞臺”
在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2023年度綏寧縣健身舞初賽選拔活動(唐家坊賽區)在唐家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隆重舉辦,來自全鎮各村的8支代表隊登臺斗舞,引人注目。
自2022年10月以來,唐家坊鎮以唐家坊村為試點,整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湘妹子能量家園”陣地資源,組織鼓勵婦女群眾開展科普教育、文藝演出、理論宣講、居民健身等系列活動,巧用獨特的積分手段引導,做到“有行動就有積分,有積分就有獎勵”,讓“小積分”發揮了“大作用”,讓婦女群眾自覺配合參與村里工作,以個人為單位帶動整個家庭,以家庭為號召形成文明新風尚,把村民的內生動力充分激發起來。
如今的唐家坊村,不僅是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的重要課堂,也成為鄉土文化孕育成長的新平臺。截至目前,該村已組織開展理論宣講6次,承辦大型文藝演出2場,累計聽講觀演人數超過1200人。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切入口,激發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發掘培育特色鄉土文化,積極探索推進文明實踐與產業發展接軌,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硬支撐’,推動我鎮宣傳思想事業再上新臺階。”該鎮黨委書記兼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長袁丹說。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林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747/95/1240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