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新聞網訊(記者 宋三龍 唐芳艷 通訊員 龍東平 陳祈潮)12月25日,記者走進長鋪子苗族侗族鄉佘家村,一路上花香沁人心扉,河道清澈靚麗、風雨橋宏偉壯觀、墻面彩繪相映成趣,一棟棟整潔的農家小院映入眼簾,村莊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呈現出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宜居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佘家村堅持以“美化人居環境、倡導文明新風、彰顯文化內涵”為思路,以農村環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為抓手,打造景觀節點,盤活閑置老舊房屋資源,拓展農業生產、采摘、露營基地等項目,通過強化水、路、房、網、河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實施拆違治亂,建設美麗院落“胡家大院”,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同時,依托楓香大道、黃桑景區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我們通過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修了水泥路、建起了沿河風光帶、搞了綠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過來游玩打卡的人也多了。”談及村容村貌的變化,佘家村村民楊大成開心地說。
近年來,綏寧縣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以打造美麗鄉村、提升群眾幸福感為目標,以“宜居宜業”建設為出發點,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先手棋”,聚焦治理“六亂”、開展“六清”和 “廁所革命”、污水治理、清垃圾分類等,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認真開展美麗鄉村創建、“五美庭院”評比、“空心房”整治等活動,將持續開展村莊清潔、環境衛生“門前四包”等形成制度,納入村規民約,以村規民約形成約束力。通過推廣以獎代補和信用積分制,完善村莊清潔長效機制,實現了從“臟亂差”到美麗宜居村的華麗蝶變。同時,挖掘村莊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特色和優勢,把鄉土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山水田園、歷史文化和村莊有機融合,先后建成了花園閣村、佘家村、大園村、上堡村、大團村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名村,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 宋三龍 唐芳艷 龍東平 陳祈潮
編輯:龍莉婷
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taozhanpu.com/content/646756/60/13391424.html